话说这天,黄帝拉住岐伯,满脸好奇地说:“岐伯啊,我最近对咱们身体里五脏对应的腧穴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长在后背的,你快给我唠唠呗!”黄帝那眼神,就像个渴望新玩具的小孩,紧紧盯着岐伯,生怕错过一个字。 岐伯一听,乐了,心想黄帝这问题问得有水平啊。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黄帝您听好啦!在后背呢,有个特别重要的大腧穴,就在咱们脖子下面那块像小锤子一样的骨头——杼骨的端头位置。这就好比是后背穴位大军的‘总司令’,坐镇关键位置。 再来说说五脏对应的腧穴哈。肺腧穴呢,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寸半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在‘三焦’这个位置附近。您就把肺想象成一个大的空气净化器,肺腧穴就是净化器在后背开的一个‘通风口’,专门负责和外界交换气息,调节肺的功能。 心腧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寸半。心可是咱们身体的‘皇帝’,管着神志和血脉呢。心腧穴就像是皇帝在后背上设立的‘秘密情报站’,要是心里头有啥不舒服,或者血脉运行不畅,这个‘情报站’就会有反应。 膈腧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寸半。膈就像一块大‘隔板’,把胸腔和腹腔分开。膈腧穴呢,就像是这块‘隔板’上的一个‘小机关’,调节着上下气血的流通,让它们能顺顺利利地各走各道。 肝腧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寸半。肝就像个大‘化工厂’,负责解毒、藏血啥的。肝腧穴就是这个‘化工厂’在后背的‘原材料入口’,要是肝的功能出问题了,比如您最近老爱发脾气,或者眼睛不舒服,摸摸肝腧穴,说不定会发现它在‘抗议’呢。 脾腧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寸半。脾是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输送到全身。脾腧穴就是‘后勤部长’在后背的‘指挥中心’,要是您消化不好,肚子胀,没准脾腧穴这个‘指挥中心’就有点乱套啦。 肾腧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寸半,大概是第十四焦的位置。肾可是咱们的‘先天之本’,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提供着身体的原动力。肾腧穴就是发动机的‘散热孔’,要是肾有点虚,比如老是腰酸背痛,精神不振,肾腧穴可能就会告诉您,它需要‘保养’啦。 这些腧穴啊,都紧紧挨着脊柱,左右两边距离脊柱差不多都是三寸左右。您要是想找到它们并且验证找得对不对呢,就用手去按一按那个地方。如果按下去,身体里面有反应,比如说疼痛减轻了,或者有那种酸麻胀的感觉,那就说明您找对地方啦,这就是对应的腧穴。” 黄帝听得入迷,突然又冒出一个问题:“岐伯啊,你说这些穴位找是找到了,为啥只能用艾灸,不能用针刺呢?” 岐伯笑了笑,耐心解释道:“黄帝您想啊,后背这些地方,肉相对比较薄,而且下面就是重要的脏腑。针刺的话,要是不小心扎深了,就像一颗子弹打进了‘脏腑城堡’,容易伤到里面的‘居民’,也就是脏腑。这风险太大啦!而艾灸就不一样喽,它就像给后背来一场温暖的‘阳光浴’,通过温热的力量,慢慢地渗透进去,来调节脏腑的气血,既安全又有效。就好比给娇嫩的花朵浇水,用喷壶轻轻地洒,既能滋润花朵,又不会把花给冲坏了。所以啊,这些背腧穴用艾灸就挺好,针刺可得谨慎。” 黄帝又追问:“那艾灸的时候,怎么还分气盛就泻,气虚就补呢?这补和泻在艾灸上又是咋操作的呢?” 岐伯哈哈一笑,说道:“黄帝,这您就有所不知啦!这气就像身体里跑来跑去的‘小士兵’,要是‘小士兵’太多,挤得慌,那就是气盛,就得把多余的气给疏散疏散,这就是泻;要是‘小士兵’太少,没力气干活,那就是气虚,就得给它们补充补充能量,这就是补。 在艾灸的时候,要是想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