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宅心仁厚,老夫十分认同,但是古之成大事者,岂能拘泥于妇人之仁。处置好那老东西后,老夫会让人说圣上年事已高,急怒之下旧疾复发,龙驭宾天,殿下与群臣莫不悲伤。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虽有圣上遗命,但殿下极力推辞,后在群臣多次劝进下,才勉强入主大内,望天下臣民不负先帝遗命,拥护新皇,一同保护大梁国的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听了这样的说辞,老夫以为百姓臣民必定钦服殿下,至于史书,应该也会这样记下来,殿下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澄如沉思良久,说:
“舅舅,你说,那让谁去做了那老东西呢?”
“殿下,既然那老东西现在在西暖阁,一时间出不来,那就让他在西暖阁一直待下去吧。”
澄如顿时会意,他点了点头,说:
“那舅舅务必交代曹文湖,要管得滴水不漏,此事办好了,本王自会记得他的功劳。”
这时,王文涵在一旁又说:
“殿下,国公爷,是不是现在趁那老东西神智还清醒,殿下让郭公公劝说那老东西,在西暖阁写下传位诏书,到时他无疾而终,殿下根据这大行皇帝的传位诏书,入主大内,这应该是更加顺水行舟吧。”
“文涵说的对,本王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可就,本王是怕他不写,本王倒是自讨没趣。你既然提到了郭公公,他跟着老东西数十年,那就让他勉为其难一回吧。”
“殿下,老夫以为,咱们除了要看好这老东西,还要命令京兆尹胡聪亚这些日子务必做好宵禁,遇有闲人胆敢妄议朝廷大事的,就地缉拿。另外,明日就是五日一次的早朝,殿下还要让郭公公准备一番说辞才是。”
“嗯,明日早朝,本王一定会加倍重视。对了,舅舅,还有一事,那丘道成现在不知逃到何处,留下此人夜长梦多,你须让人做了他才是。”
……
三人一番议论,对朝中诸位大臣的底细都细细捋了一遍,接下来让恕王党的人接着要倾巢出动,有的放矢,对朝中众臣进行劝说、拉拢、恐吓等手段,确保大家都能拥戴澄如顺利入主大内。
不知不觉间,竟已天明,澄如伸了一个懒腰,说:
“舅舅,文涵,也真是难为你们了,陪着本王忙乎了一整夜,来,陪着本王用了早膳,你们再去忙你们的吧。”
笙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