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改进纺织(1 / 2)

农事渐歇,叶明转而改进纺织。传统织机效率低下,他综合各家之长,造出“踏板提综机”:脚踏板控制经线开口,省去提综劳力,速度提高一倍。

“妇人也可织阔布了!”织娘们欣喜若狂。以往因力气所限,只能织窄布,如今竟可织出三尺宽细棉布!

纺织加速,纺纱却跟不上。叶明又改良纺车,加装“张力自调器”,纱线均匀少断头。更设计三锭纺车,熟手可同时纺三股纱。

产业兴盛带来计量需求。叶明统一“安阳尺”:以黍粒百粒为一尺,铸铁为标分发各乡。又制标准斗秤,严禁大斗进小斗出。

年关将近,叶明召集工匠评优奖能。木匠李三因发明“活动梭芯”获奖银十两——此梭可预装纱线,织布时免去频繁换梭之烦。

“小民只是改了个竹扣...”李三捧着银子手足无措。叶明笑道:“科技之本,正在点滴改进。”

除夕夜,安阳城头首次点亮沼气彩灯。百姓逛灯市买年货,忽见府衙广场展出新器物:铁制圆筒连着手柄,转动时呼呼生风。

“此乃‘鼓风机’。”叶明演示,“炼铁时助燃,可提高温。”铁匠试用后大喜:“以往难化的铁料,如今轻松熔炼!”

更实用的的是“手摇鼓谷机”:摇柄带动风叶,轻瘪谷粒被吹出,省去扬场之苦。陈阿大现场试用,五十斤稻谷顷刻净选完毕。

“叶大人尽弄些省力气的宝贝!”老农笑着,眼角却泛泪花,“若是早三十年...”

正月初三,叶明突发奇想:将鼓风机接沼气,岂非可持续鼓风?试验果然成功,但噪音太大。其其格用麻絮包覆风道,声立减。

“此物可助窑炉增产。”叶明批条建示范砖窑。以往烧窑需专人拉风箱,如今自动化,成品率反提高。

新春首窑开窑时,竟烧出釉面砖!原是窑温均匀,矿渣中金属自然成釉。叶明立即研制专用釉料,开发彩砖产品。

工匠却愁:“彩砖精美,但运输易碎。”叶明遂设计“蜂窝包装”:用芦苇编成六角格,每格一砖,抗震防撞。商贾见之惊叹:“运至江南亦无损!”

二月二龙抬头,安阳举办首届“农具赛会”。各乡匠人带来改进器具:自动点播耧车、可调行距耘耙、甚至沼气驱动的磨面机...叶明逐一评点,优者颁“巧匠”银牌。

赛会高潮,叶明推出“联合收割机”模型:马拉底盘,齿轮传动,可同时完成割穗、脱粒、扬场三道工序!

“真能成实?”老农们围着模型不敢信。

“今秋试制实物。”叶明指着黑石山方向,“已建机械作坊,水力驱动机床,精铁零件可量产。”

正当百姓憧憬秋收时,矿洞传来急报:深层隧洞渗水加剧,恐危及沼气池!

叶明带人勘察,发现是岩层裂隙。常规堵漏无效,他想起水泥的速凝特性,研制“瞬间堵漏剂”:水泥混石膏粉,遇水即胀,顷刻封堵。

危机化解,叶明却陷入沉思:地下水系复杂,需全面探查。他设计“潜水镜”:琉璃片镶铜框,可水下视物。更造“测深锤”:铅锤刻标尺,涂蜡粘附底质。

勘探结果令人忧心:地下水正缓慢酸化,长此以往将重新污染土壤。

“须从根源治理。”叶明决定向矿脉最深处进军。但那里巷道狭窄,通风极差。

“可用鼠兔探路!”其其格提议。叶明遂训练白鼠携迷你铃铛入洞,听声辨位。又造“伸缩风管”:竹节套接,可延伸百丈输送新鲜空气。

万事俱备那日,叶明亲手点燃矿灯。幽蓝的沼气火苗跃动,照亮深不见底的矿洞。

他知道,这次勘探或将揭开安阳土地最后的秘密。

第一百零五章 纺车困局

春蚕收茧后,安阳的纺妇们却愁眉不展。新推广的三锭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