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渐裕,文教亦需发展。
叶明发现贫家子弟无钱买灯油夜读,便设计“沼气书灯”:小陶罐配铜管,火焰可调大小。更推出“助学气票”,贫生可每日领免费沼气。
学堂夜晚首次亮起灯火时,老塾师热泪盈眶:“寒门子弟再不必凿壁偷光了!”
然而秋收时节,连绵阴雨导致谷物霉烂。叶明设计“沼气烘干房”:热烟气通过砖砌烟道,烘烤竹筛上的谷物。温度可控,且无烟熏味。
试用时,老农惊喜发现:“不仅干得快,虫卵也烤死了!”于是推广开来,成为粮储必备。
叶明并未止步。他发现烘干房余热浪费,便加装铜管将热水导出,供澡堂使用。安阳首家公共浴池因此开业,百姓花一文钱便可洗热水澡。
“真乃神技!”沐浴出来的老汉容光焕发,“多年风寒都洗通了!”
浴池生意火爆,但废水直接排放可惜。叶明开挖沉淀池,上层清水灌溉菜园,底层淤泥充作沼气原料。菜农喜道:“这水肥得很!青菜长势猛哩!”
至此,沼气循环初成:废物产气,气供能源,废料肥田。府衙将此绘成《沼气流向图》,颁行各村仿效。
年终核账,安阳因沼气节省柴薪钱三万贯,减少林木砍伐七成。更因粮食减损,多存余粮五万石。皇帝闻奏大喜,将安阳封为“沼气示范府”。
荣誉加身,叶明却愁眉不展。顾慎问其故,答曰:“沼气虽好,然冬季仍不足。若得持续热源...”
其其格忽然插话:“大人可记得矿洞温泉?那日勘探时,曾见蒸汽腾涌。”
叶明猛然起身:“地热!怎忘了此地宝!”
众人再探矿洞,果在深层发现沸泉。
水温竟可烫熟鸡蛋!叶明测量后大笑:“此水足可驱动水轮机!”
他设计“双管系统”:一管引温泉驱动涡轮,一管引冷水冷凝蒸汽。
涡轮带动石墨矿粉碎机,粉碎效率倍增。更妙的是,冷却后的温水正好供沼气池保温。
地热利用初见成效,叶明又造“温室”:以琉璃为顶,地热管铺地,冬日亦可种菜。首批黄瓜除夕上市,惊为天物。
然而温泉含硫,管道易蚀。叶明试用磷铁铸管,效果仍不佳。某日见工匠用桐油石灰补船,忽得灵感:以麻丝缠管,涂刷生漆,竟耐腐蚀!
技术难关逐一攻克,安阳渐成科技乐土。但这日,其其格带来意外发现:在地热泉眼旁,找到半块石碑,刻着“开元二年,地炉崩,焚百工”...
叶明抚碑沉吟:“原来前人早尝试过地热,却因事故放弃。”他立即全面检修系统,更制定《安全章程》,规定每日检查、每月演练。
章程颁布次日,老矿工主动求见:“大人,小老儿祖传有《地脉志》,或可助大人避祸。”
书中所载地热分布图,竟与叶明勘探高度吻合!更珍贵的是记载了数处危险断层,正好避开。
叶明欲重谢,老矿工却道:“只求大人一事——将这安全章程刻碑永示。”
于是府衙前立起“科技戒碑”,首句便是:“利民之术,安全为先。”
碑成那日,叶明遥望黑石山。山中雾气氤氲,似还有无数秘密待解。但他知道,下一步不再是拓新,而是将已有技术深耕细化。
因为春耕时节到了,而今年的安阳,将迎来一场真正的农业革命。
第一百零四章 春耕新篇
惊蛰雷动,安阳的盐碱地却仍板结如石。老农陈阿大望着枯黄的麦苗,愁得蹲在地头吧嗒旱烟。忽见府衙差役敲锣而来:“叶大人有令,今日起发放新式犁具与药肥!”
里正推开粮仓改建的农具库,露出锃亮的铁器。不同于传统直犁,新犁头呈优美的曲面,犁刃寒光闪闪。更奇的是犁铧后挂着个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