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十月后攻倭(2 / 4)

他们多少学到了汉人的那些弯弯绕,从反复无常的行径就可以看出。

与其说大明渗透他们,别他们把大明渗透个彻底就算好。

“这样吧,兵部尽快成文,把大宁的情况详细写一份奏疏递过来,我再想想。

内阁当初只考虑到大宁的战略价值,对于北方防线好处颇大,所以授意兵部采取了行动,倒是疏忽了此举背上的负担。”

魏广德也坦言,之前授意兵部制定计划,到在内阁借着俺答汗身死的机会,商议出兵驻守大宁,内阁其实并没有对当地有过全面细致的了解,只是在值房里打开了地图。

控制这里,可以保护蓟镇和辽西走廊安全,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大明出兵。

黄台吉之前就在这里搞出过这事儿,觊觎整个辽东,内阁自然不会不考虑加强辽西走廊的防御。

即便如今有海路相通,不至于让辽东和关内断绝交通。

“还有个事儿,大宁现在暂时是兵部直管,但终究哈市要落实下去,到底是划入蓟镇还是辽东?”

张科又说道。

实际上最初大宁是归属北直隶范畴,再往前就是北京行都司管理,后来宁王就藩就独立出来,由朝廷直管。

永乐时放弃,之后辽东和蓟镇都会时不时派哨探过去查看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驻军是辽东和蓟镇各出一卫,还有戚继光派出的一支步营在那里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正是,本来打算三卫,辽东最后调的一个步营进驻,战力反而比卫所更高。”

张科笑道。

现在新军步营虽然人数仅有三千,远不及满编卫所,但战力其实更强。

步营进驻大宁,可保城池无虞,这点倒是让兵部很满意。

可见戚继光也是看出大宁的价值所在,直接把锦州驻守的步营西移到大宁。

“那就划给辽东吧,免得他又把步营撤回。”

魏广德开口说道。

朝廷总共就给了辽东军十个营兵的员额,如果再把步营从辽东划拉走,戚继光那边怕是兵力会捉襟见肘。

直接把大宁给辽东管理,说起来戚继光还赚了蓟镇一个卫所。

至于蓟辽总督和蓟镇总兵,这里没人说他们。

前面多一道屏障,想来他们也是开心的,董一元虽然失去一个卫所,但前面有戚继光帮忙守着,他呆在蓟镇也安稳。

正事儿差不多,魏广德于是压低声音说道:“诸位应该都知道朝廷的打算,也都没有瞒着你们。”

他的话成功吸引了屋里几人的注意,都打起精神看着他。

“明年,最迟后年,朝廷一定会出兵惩罚倭国。”

对倭国的进攻,主要目的当然是金山银山,不过为了师出有名,所以他们使用“惩罚”二字,也就是这次进攻倭国是对早年间倭寇袭扰东南而进行的报复行动。

“我看了元朝几次攻倭失败的记录。”

魏广德说道这里,看向俞大猷和徐乔安道:“若明军攻倭,最好什么季节出发为好,可以避开风暴打扰?”

其实这已经是在为战争时间进行咨询,魏广德做为后来人,当然知道元朝进攻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西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导致即便攻上倭国本土,但最后都因为台风而宣告失败。

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挥师东征日本,却均在看似胜券在握时遭遇台风“神罚”,庞大的舰队折戟沉沙。

这场持续近十年的跨海远征,不仅是蒙古帝国扩张史上罕见的惨败,更深刻改写了东亚政治格局。

从1266年开始,忽必烈先后七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使日本归附。

这些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