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发现工作机会,全家上阵备战(1 / 7)

九月底结束,金秋十月开始。

海滨市的十月很美很舒服,秋意浓得化不开。

海风一如既往地吹拂着这座苏醒中的城市。

街道两旁挺拔的法国梧桐,叶子已由墨绿转为金黄、深褐,随着风打着旋儿落下,铺满了泰山路略显坑洼的路面,踩上去沙沙作响。

天高而远,蓝得清透。

阳光不再像夏日那般酷烈,温煦地洒在人们身上,也照进许多返城知青充满焦虑与期盼的心里。

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整编、扩编。

再次对泰山路的知青们敞开了大门。

这让其他街道的知青非常羡慕。

然后1979年的国庆节来了。

钱进难得休假在家,跟大哥、二姐、三哥一共四家人进行了大团圆。

得益于行家的指点,钱程的就业之路很顺利。

顺利进了工商局,成为了一名小办事员。

但这可是权力机关。

钱程从知青农民转变为端铁饭碗、吃公家粮的国家干部,说一句完成了阶级跃迁毫不过分。

用不着钱进叮嘱,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加上工商局这边领导知道他跟钱进关系,看他又忠厚老实、踏实能干,还挺看好他的。

这样钱程可顾不上家里了。

钱家的孩子多,特别是钱烈回来又带了三个孩子回来,现在一家子加上汤圆九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岁呢。

家里需要有人看孩子,马红霞便没有上班,留在家里担任了大家庭的管家。

另一个她也不太想上班。

因为这年头海滨市里头的人也说方言,不怎么说普通话,而马红霞更不会说普通话。

这种情况下她不太爱出去跟人打交道,索性留在家里看孩子,帮钱进家里料理生活问题。

钱烈一家刚回城,还在办理户口变迁,所以没必要着急解决工作问题。

钱夕一家的前程有些问题。

钱夕的丈夫陈寿江被钱进送去运输公司当了学徒。

这是用过命的交情换来的学习机会,安排的很顺利。

而且陈寿江只是去学开车,并没有进入运输公司占编制,所以这安排算不上违背党纪国法。

麻烦的是钱夕。

钱进没有给钱夕找到合适的工作。

进入劳动突击队自然最简单,钱夕还想去服装厂当裁缝。

奈何劳动突击队是有严格规章制度的。

不是泰山路户籍不准进入劳动突击队!

钱进自然可以轻易违背这规章制度,可他不能这么做。

他必须得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这样钱夕暂时没有工作。

不过这女人还是很有想法的,她没事干就搬着书本来学习室跟着老师同学学习。

钱进给她找来一些书,也给三哥钱烈一些书,两人平日里没事干都要学习。

其中钱烈以前下乡是兽医,钱进觉得这个方向可以好好发展。

所以给钱烈好些兽医和家禽家畜科学养殖方面的专业书籍,钱烈一回城就开始学习,搞的不少人以为他准备考大学。

其实相比之下,钱夕这边才更像是要考大学的人。

可惜她没有钱程的学历,只是初中毕业,如果她是高中毕业,说不准真能有考大学的资格。

不过早年下乡的时候林场缺人才,她这样初中毕业的女学生就已经是高学历人才了。

于是林场安排她在小学当了老师,民办教师。

直到前两年林场领导的子弟大了,才顶替了她的工作,人家成了正式在编的教师。

这样她就想自己学习一把,没有机会高考了,但钱进跟她说了,改革开放以后工作机会多,国家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