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舆论狂潮破局策 技术博弈定乾坤(2 / 4)

个阶段的技术突破、测试数据和参与人员,还有国家专利局2023年1月出具的专利受理通知书,上面的技术参数与现在即将发布的新型储能电池完全一致。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研发工作从2022年就已经开始,而锐科科技直到2023年10月才宣布进入储能电池领域,所谓‘窃取技术’,根本无从谈起。”李渊的声音铿锵有力,“接下来,让我们的技术专家周明先生,为大家演示我们新型储能电池的安全测试。”

周明站起身,走到台前,连接好平板电脑和大屏幕,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电池短路测试、高温测试和挤压测试的实时画面。“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的储能电池在短路状态下的表现,电池外壳温度控制在45℃以下,没有出现起火或爆炸现象,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周明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而根据我了解到的行业信息,某些企业的储能电池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外壳温度会超过80℃,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虽然周明没有指名道姓,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说的是锐科科技。几家合作方代表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的疑虑明显减少了许多。

这时,《科技日报》的记者举手提问:“李总,周先生,刚才的测试很有说服力,但锐科科技还发布了所谓的‘技术图纸’,你们怎么解似图纸上的部分参数与你们的产品相似?”

李渊接过话筒,从容地回答:“首先,那些图纸是模糊的,没有完整的技术参数,无法证明与我们的产品有直接关联;其次,储能电池行业有一些通用技术参数,比如电压、容量等,不同企业的产品在这些基础参数上有相似之处,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以此作为‘窃取技术’的证据。最后,我想告诉大家,鼎盛集团一直尊重知识产权,我们的研发团队有20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占营收的15%,这样的研发实力,不需要通过‘窃取’来获取技术。”

会议结束后,几家合作方代表主动找到李渊,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意愿。其中一家大型电力公司的负责人说:“李总,今天的演示和证据很有说服力,我们相信鼎盛集团的实力,下周的产品发布会,我们会如期参加,并且会加大合作力度。”

与此同时,《科技日报》的深度报道也如期见报,文章详细梳理了鼎盛集团新型储能电池的研发历程,采访了多位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还引用了国家专利局的官方数据,从权威角度为鼎盛集团证名。网上的舆论开始逆转,越来越多的网友意识到锐科科技可能在造谣,#锐科科技恶意抹黑#的话题逐渐取代了之前的负面话题,登上热搜。

下午三点,李渊接到法务部的电话,得知已经向法院提交了起诉锐科科技的材料,法院已经受理。他刚挂完电话,周明就走进了他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辞职报告。

“李总,这是我的辞职报告,我已经跟锐科科技解除了劳动合同,违约金的事,麻烦公司了。”周明把辞职报告放在桌上,“另外,我整理了锐科科技新型储能电池的技术缺陷报告,里面有详细的测试数据和改进建议,希望能帮到公司。”

李渊拿起辞职报告,笑着说:“周先生,欢迎加入鼎盛集团。违约金的事你放心,法务部已经在处理了,你的研发团队我也已经安排好了,明天就可以正式入职。至于这份技术缺陷报告,太及时了,我们可以根据里面的数据,在产品发布会上进一步突出咱们产品的优势。”

周明也笑了:“李总,说实话,我之前还担心加入鼎盛集团后会有束缚,但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能感受到公司对技术的尊重,还有团队的凝聚力,我相信在这里,我能真正做出有价值的技术成果。”

晚上,李渊回到家,刚进门就被李阳和李悦扑了上来。“爸爸,今天电视上看到你了!你好厉害!”李阳兴奋地说,“我们班同学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