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家。”
中午,护工们和老人们一起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有刘奶奶煮的红薯,有张爷爷种的青菜,有王奶奶缝的馒头,还有李渊从市里带来的酱鸭。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说说笑笑,像一家人过年一样热闹。刘奶奶举起酒杯,对李渊一家人说:“李总、苏总、小李、小悦,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婆子,哪能住上这么好的养老院,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我代表平岭村的老人们,敬你们一杯!”
李渊也举起酒杯,笑着说:“刘奶奶,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需求,尽管跟我们说。”
大家都举起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碰撞声在院子里回荡,像一首温暖的歌。
下午,刘奶奶迫不及待地让李阳教她用视频通话。李阳帮她拨通了孙子的电话,屏幕上出现孙子的脸时,刘奶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擦眼泪。孙子看着奶奶住的养老院,笑着说:“奶奶,您住的地方真好,比家里还漂亮!以后我每个周末都跟您视频,您要是想我了,就按那个小熊按钮。”
刘奶奶点点头,哽咽着说:“好,好,奶奶等着。”
看着这一幕,在场的老人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李阳笑着说:“爷爷奶奶们,大家别着急,我一个个教你们,保证每个人都会用。”
接下来的几天,李阳每天都在文娱活动室教老人们用智能设备。有的老人记性不好,一个步骤要教好几遍,可李阳从来没有不耐烦,总是笑着说:“爷爷奶奶们,没关系,咱们慢慢来,多练几遍就会了。”
苏瑶则忙着给老人们做健康档案,还帮他们预约市里的专家门诊。有位姓孙的爷爷患有白内障,看不清东西,苏瑶就帮他联系了市里的眼科医院,还陪着他去做手术。手术后,孙爷爷能看清东西了,他拉着苏瑶的手,激动地说:“姑娘,谢谢你!我以为我这辈子都看不见了,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漂亮的养老院,看到你们的笑脸。”
李悦则每天都去养老院,给老人们讲故事、画画,还跟着张爷爷学做木活。她做的小木勺虽然不怎么规整,可老人们都很喜欢,纷纷说要放在自己的房间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平岭村养老院的名声越来越大。周边乡镇的老人都想来这里住,有的甚至不远千里赶来考察。李渊和苏瑶商量后,决定扩大“瑶光计划”的规模,在更多的乡镇建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继续阅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渊一家人更忙了。李渊经常要去各个乡镇考察场地,协调工程队;苏瑶忙着制定养老院的管理规范,培训护工;李阳则带领技术团队,升级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让数据同步更及时、更准确;李悦则利用周末和假期,去各个待建养老院的村落,给老人们画漫画,收集他们的需求。
有一天,省里的领导来到了平岭村养老院考察。看到养老院的环境,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容,看到智能设备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领导们都很欣慰。他们说,要把“瑶光计划”作为全省养老产业的示范项目,在全省推广,还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瑶光计划”发展得更好。
李渊和苏瑶对领导们表示感谢,他们说,会继续努力,把“瑶光计划”做得更好,不辜负领导们的信任和老人们的期待。
考察结束后,领导们离开了平岭村。李渊一家人坐在养老院的院子里,看着老人们在月季花旁散步,看着孩子们在一旁追逐打闹,看着护工们在忙着给老人们端茶倒水,心里满是感慨。
“李渊,”苏瑶靠在他肩上,轻声说,“你还记得咱们刚开始做‘瑶光计划’的时候吗?那时候,咱们只是想给社区里的几个老人一个温暖的家,没想到现在,‘瑶光计划’能帮助这么多老人,还能得到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