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晨光里的硝烟,粥碗里的战场
凌晨五点半,厨房的灯准时亮了。苏瑶站在灶台前搅动砂锅,白粥的香气混着红枣的甜,漫过客厅时,恰好撞见李渊从卧室出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绿色背心,后腰的旧伤在阴雨天泛着隐痛,正抬手按向墙壁——这个动作他做了五年,从边境回来那天起,每个清晨都要靠着墙缓上半分钟。
“又疼了?”苏瑶舀出一勺粥,瓷勺碰在碗沿上叮当作响。她转身从橱柜最上层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是去年秋天在槐树下摘的,“等会儿用这个敷,比贴膏药管用。”
李渊没说话,只是接过碗时,指尖蹭过她的手背。苏瑶的手常年泡在洗洁精里,指腹带着点粗糙,却总能精准地摸到他疼得最厉害的地方。就像此刻,她忽然踮脚替他理了理歪掉的衣领:“今天李阳学校有亲子运动会,别又穿着西装去。”
粥碗里的热气模糊了李渊的视线。他想起上周家长会,自己穿着笔挺的西装坐在一群休闲装家长里,李阳趴在他耳边说:“爸,你像来谈判的。”那时他才后知后觉,职场里的盔甲,到了校门口反而成了隔阂。
七点整,李悦背着小兔子书包冲进厨房,辫子歪在一边。苏瑶刚替她系好鞋带,小姑娘就举着张画纸扑到李渊腿上:“爸爸,老师说要带全家福去学校,你看我画的!”
画纸上,四个人的脑袋都顶着太阳,李渊脖子上挂着两个圈——一个写着“金”,一个画着花纹。“这个是你的牌牌。”李悦用蜡笔头点着花纹圈,“妈妈说里面有沙子,是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
李渊捏着画纸的边角,忽然想起归队那年。苏瑶抱着刚满周岁的李悦来送他,也是这样的清晨,她把这枚钛合金牌塞进他手心:“带着它,就当我们娘俩陪着你。”那时他还不懂,这牌子会在后来的无数个夜晚,被李悦当成故事里的“魔法项链”。
送完孩子去公司的路上,李渊绕到了城南的建材市场。招标会虽然中标,但新型复合板的供应商突然变卦,说要再加一个点的运费。老王在电话里急得嗓音发哑:“李总监,工人都等着开工,这节骨眼上……”
“我去谈。”李渊挂了电话,把车停在市场角落。供应商张老板的办公室堆着半墙样品,看见他来,往搪瓷杯里续了点浓茶:“老李,不是我为难你,最近油价涨得厉害,我这也是没办法。”
李渊没看报价单,反而从口袋里掏出张照片——是上周在工地拍的,工人师傅们正顶着烈日卸材料,其中一个戴安全帽的小伙子,眉眼像极了张老板。“你儿子说,想跟着我们学安装技术。”他把照片推过去,“这单做成了,我让他来当学徒,管吃管住,工资按正式工算。”
张老板的手指在照片边缘摩挲了半天,忽然拍了下桌子:“运费免了!但你得保证,别让我儿子累着。”
走出市场时,阳光已经把柏油路晒得发烫。李渊摸了摸脖子上的铜牌,金属表面还留着李悦早上用蜡笔涂的金色痕迹。他忽然想起苏瑶说的“人间战场”——这里没有硝烟,却有比子弹更软的武器,是照片里的牵挂,是话里的体谅,是把对方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仗来打。
中午在工地食堂吃饭,李渊刚咬了口馒头,就看见李阳的班主任发来视频。镜头里,李阳正举着画纸站在讲台上,大声说:“我爸爸以前是解放军,现在是超级英雄,能把很难的数字变成钱!”
周围的工人师傅们都笑了,有人拍着他的肩膀:“李总监,你儿子比你会吹牛。”
李渊的喉结动了动,把馒头咽下去。他想起自己从未跟孩子说过“兵王”的过往,可李阳却从苏瑶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了一个英雄父亲。就像此刻,食堂的电视里在播军事新闻,画面里的沙漠让他眯起了眼,李悦突然发来条语音,奶声奶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