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历史的高铁缓缓启动(2 / 3)

算太大,江州这么大座城市也不会聚焦在这么个旮旯角来买卖商铺。

让卫东就决定捂盘,就先作为房地产公司和城建公司的“办公所在地”。

起码这个建设动物村的阶段,有总指挥部,不用所有人都挤工地上的窝棚,连同车库,三千多平米住个上千人还是没问题的。

也就不动声色的把不动产留在了两家公司。

所以说乱世出英雄呢。

乱世就是没人管的行业,整个房地产都还没兴起,基建团跟随让卫东就是在探索这个新局面。

让卫东反正不会在房地产里面明着捞钱揣兜里。

也奉劝老耿别拿:“现在肯定有个疯狂捞钱的阶段,我们把福利给够,都给到弟兄们,城建公司不做多少盈利纳税,把一线的高温补贴、加班费用想方设法分下去,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更齐心协力的把建设工作做好,你信我,就安心跟着拿这种工资奖金补贴,但离退休以后我这边再给你个闲职股份让你发财,对得起你奋斗的这一辈子。”

主要是城建公司最后顶着部分国资股份,老耿也算是转业军官分配到国资公司。

级别挺高的。

所以他的身份像私营老板那样拿高额分红会显得很刺眼。

也不利于他对整个基建团的弟兄们做管理。

因为习惯了军队同工同酬的理念,现在去解释已经变成了商业公司,老耿是高管就要拿高薪连同股份,肯定会影响士气。

让卫东只是为了让自家大将,规避这个含含糊糊阶段可能会被抓的小辫子。

君子协定就够了。

至于他自己,民营企业家做到这个规模,赚钱简直就像小学生做数学题的那个水池,有无数根水管在进水,又有好多水管在放水,水池还在不断扩容,请问最后池子里有多少水。

这尼玛随时都是动态的局面,谁都不清楚。

譬如现在连轴转的十三条无动力驳船,两三条一组租条推轮做动力。

运送到沪海的沿途货物,拉回采购物资,这是从贸易公司里面赚钱的船舶公司;

还有不停往返于江州、商州的沙石、水泥钢材运输,则是城建公司、房地产公司给船舶公司付费;

而拉汉白玉、大理石的运输业务,又由流金大厦项目方支付。

各种左手倒右手的业务多到爆。

董雪莹成天呆在财务中心,统领越来越多的会计出纳,还要请平京的财贸管理干部刘志远来指导工作,心力憔悴不想抛头露面,也情有可原。

老耿是觉得自己现在拿近千元工资,已经很富裕了,根本没想过让卫东以前保证给他个千万富豪会真的落实。

现在毫无疑虑:“现在我只有使不完的劲儿,要带领队伍南征北战!”

让卫东却让他抽身出来:“你应该趁着动物园的宿舍楼完工,有了些经验感受,又开始了西山大厦、厂区宿舍楼、动物村小区,还有基建团宿舍区,抓紧时间去鹏圳出差、去沪海看看,再到商州看看城建公司下面可能要把每个连都单独扩张成建筑公司,到全市各地,甚至全国各地去干活儿,我们要做成全国最好的城市建设公司,没准儿你还能去收编其他转制不太顺畅的基建队伍。”

老耿被让卫东这个开阔思路惊呆:“我……对,您……我确实听说有些兄弟基建队伍现在情况很不好,您说得对!我们改制成功,就要把成功经验朝着其他兄弟队伍传递,要带动其他队伍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方面的觉悟我还是太僵化了,没您想得周全,我马上就去干!”

让卫东实际年龄比老耿大得多,主要是体验过四十年都无欲无求的失败人生:“我不会在地产上纠缠,最多只是挂个名儿支持你做事,但房地产又是个资金密集,很容易犯错的修罗场,所以你记住我对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