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那古色古香、充满神秘气息的医馆里,雷公挠着脑袋,一脸的困惑,像个被难题难住的小学生,急匆匆地跑到黄帝跟前。他满脸求知欲,眼巴巴地望着黄帝,说道:“黄帝呀,我最近听到个说法,说风是各种病的起始,厥逆呢,是寒湿引发的。可我就纳闷儿了,这该咋区分它们呀?您快给我讲讲呗,我都快想破脑袋啦!” 黄帝一听,乐了,他慢悠悠地坐到椅子上,摆了摆手,示意雷公也坐下,然后笑着说:“雷公啊,你这问题问得好。要说这风、厥逆的区分,里头的门道可不少。来,你仔细听我给你唠唠。” 雷公赶忙一屁股坐下,眼睛睁得溜圆,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黄帝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咱们要区分风、厥逆这些病症啊,有个小窍门,就是经常观察人的阙中部位。这阙中在哪儿呢?就是两眉之间,也就是印堂这个地方。你可别小瞧了这一小块地方,它就像身体的一个小窗户,能透露出不少身体的秘密呢。” 雷公好奇地问:“黄帝,这印堂咋就能看出风、厥逆的区别呢?难道上面还写着字不成?” 黄帝哈哈一笑,拍了拍雷公的肩膀,说道:“雷公啊,这印堂虽然没写字,但它的色泽和状态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比如说,如果印堂看起来薄薄的,而且透着光泽,就像刚擦过的玻璃,亮亮的,那这种情况啊,大多是有风邪入侵了。这风邪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屁孩,到处乱窜,一不小心就钻进身体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说风是百病之始嘛。” 雷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要是印堂不是这种情况呢?” 黄帝接着说:“要是印堂看起来又冲又浊,啥叫冲浊呢?就是颜色比较深,还显得有点浑浊,就像一杯清水里倒了点泥水进去,这种情况啊,大多就是痹症。这痹症呢,就像是身体里的道路被堵住了,气血走不通,就会又疼又难受。一般来说,这都是风、寒、湿这些邪气搅和在一起,在身体里捣乱。” 雷公挠挠头,问道:“黄帝,那这厥逆又咋从印堂看出来呢?您刚刚说在地为厥,这是啥意思呀?” 黄帝耐心解释道:“这‘在地为厥’呢,就是说厥逆这种病,和下面的部位关系比较大,像脚啊、腿啊这些地方。要是从印堂看厥逆,一般会发现印堂的颜色有点暗暗的,没有那种健康的光泽,就像蒙了一层灰。这时候啊,你再看看病人的下肢,要是感觉凉凉的,甚至有点麻木,那很可能就是厥逆,这大多是寒湿之气在下面聚集,导致气血不畅。” 雷公恍然大悟,说道:“黄帝,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可这印堂的变化会不会受其他东西影响呀?比如说有的人天生印堂就黑一点,或者刚被太阳晒了,印堂变红了,这咋整呢?” 黄帝笑着说:“雷公啊,你考虑得还挺周全。这印堂的观察确实要综合来看。要是天生印堂颜色深一点,那就要看和他平时比有没有变化。要是刚被太阳晒了印堂红,那就等一会儿,等颜色恢复正常再看。而且啊,不能光看印堂,还得结合病人的症状、脉象这些一起判断。就像破案一样,得收集各种线索,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雷公又问:“黄帝,您刚刚说各以其色言其病,这又是啥意思呢?” 黄帝说:“这就是说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病症。除了刚刚说的风、痹症、厥逆对应的印堂色泽变化,像印堂发红,可能是有热邪;印堂发青,可能是有寒邪或者瘀血;印堂发黄,可能是脾胃有问题。每种颜色都像是一个小信号,告诉我们身体哪里出了状况。” 雷公听得入迷,说道:“黄帝,您说得太神奇了。那这风邪入侵身体,都能引发哪些病呀?” 黄帝说:“这风邪能引发的病可多了去了。比如说感冒,很多时候就是风邪带着寒邪或者热邪一起钻进身体里,让人头疼、发热、流鼻涕。还有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