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气篇第三十(二)(3 / 4)

体里顺畅运行。好像给气修了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气就能跑得欢啦。”

“津不足,最简单的就是多喝水,这是常识啦!还可以喝一些绿茶、花茶,既能补充水分,又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另外,吃点酸梅汤也不错,酸酸甜甜的,能刺激津液分泌,让嘴里和身体都润润的。这就像给身体里的‘小水泵’加点动力,把津液泵出来。”

“液不足,平时多按摩关节,像膝盖、手腕、脚踝这些地方。按摩的时候涂一点润滑油或者乳液,顺着关节的纹路轻轻按摩,促进液的循环,让关节得到滋润。还可以吃一些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像鸡爪、海参,给身体补充制造液的原料,让液的‘生产车间’有足够的材料生产。”

“血不足,前面提到饮食要均衡啦,还可以艾灸足三里、血海这两个穴位。艾灸的时候,拿艾条在穴位上方烤一烤,感觉微微发热就行,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的生成。就像给身体里的‘造血小工厂’加把火,让它干活更起劲。”

“脉不正常,先得调整心情啦,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试试冥想,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就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让心情平静下来,脉也会跟着平稳。平时适当运动,像散步、打太极拳,也有助于让脉恢复正常。就像给身体里的‘高速公路’进行维修保养,让车辆(气血)行驶得更安稳。”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又问:“岐伯啊,在不同的季节,这六气是不是也会有变化呀?”

岐伯说:“那肯定呀,黄帝!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大自然的阳气往上走,我们身体里的阳气也跟着蠢蠢欲动,这时候精、气、津、液、血、脉都有点像刚睡醒的小动物,开始变得活跃起来。精呢,相对充足一些,身体充满生机。气也更容易升发,人会感觉精神头特别好,适合多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让身体里的‘小能量’都释放出来。但是春天风大,气候干燥,津液容易流失,所以要注意多喝水,多吃点滋润的食物,别让身体太干啦。”

“夏天天气炎热,阳气最旺盛啦,这时候人体的气血往外走,体表的气和津就更活跃。你看夏天大家都爱出汗,这就是津在调节体温,让身体凉快一点。但是夏天也最容易伤气,很多人在夏天容易觉得疲惫、乏力,就是因为气随着汗水流失了不少。所以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适当补充盐水,避免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而且夏天人们喜欢吃冷饮,可别吃太多,不然会损伤脾胃,影响血液的生成,血不足也会导致身体各种问题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秋天天气慢慢变凉,是万物收敛的季节,我们身体的气血也开始慢慢地往身体里面收。这时候精、气、津、液、血、脉都像要冬眠的小动物,开始内敛。津液在身体里相对更稳定一些,但气候干燥,还是要注意滋阴润燥,多吃梨、银耳这些食物。气呢,要注意收敛,别像夏天那样过于外散,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像慢跑、瑜伽,让气在身体里平稳运行。”

“冬天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啦,气温寒冷,人体的阳气都藏在身体里面,以保护五脏六腑。这时候精更要好好地收藏起来,别过度消耗。就像动物在冬天要把能量储存起来过冬一样,人也要注意休息,早睡晚起,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阳气外泄。冬天可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像羊肉、桂圆,给身体补充能量。但是也要注意,大热的食物别吃太多,不然可能会上火,导致气血运行紊乱。”

黄帝听了,感慨地说:“岐伯啊,你这一番话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原来不同季节里,身体里这些六气还有这么多讲究。那在中医治疗里,医生是怎么根据六气的情况来给人治病的呢?”

岐伯笑着说:“黄帝啊,在中医治疗里,医生可讲究着呢!如果判断一个人精不足导致耳鸣、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