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瘟疫终(3 / 4)

暖暖而生 司空执与 2434 字 1个月前

城门依旧紧闭,人心惶惶,谁也不敢轻易开启这隔绝了生死的屏障,生怕一丝疏忽又引来不测。

林暖等人也没有搬回相对舒适的林宅,依旧将越州宴作为临时的“营盘”。

白日里,她便带着人手直奔县衙,与江玉辽、春强、周越等人汇合,再分头深入各个村镇。

他们的足迹踏遍被瘟疫肆虐过的土地,任务是沉重而悲伤的:统计各村各镇的死伤情况,查看尸骸有无被焚烧,督促疫后环境的清理消毒,防止瘟神死灰复燃。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空寂的村落。

城北的几个村子,如竹后村,伤亡名单上列着六个孩子、八个老人、两个青壮年。

这数字看似不算庞大,却足以令竹后村陷入深重的哀恸。

要知道,竹后村大部分居民是卢氏旁支,生活条件、见识眼界远超普通村落,平日里颇有些欣欣向荣的气象。

即便如此,瘟疫的镰刀依旧无情落下,带走了承载着未来的孩童、饱经沧桑的长者和支撑门户的劳力。

昔日充满烟火气的院落,如今只剩下低低的啜泣和飘摇的白幡。

而其他村落,如东山村、庙后村,景象更为凄惨。

粗略统计下来,竟有近三成的人口被瘟疫吞噬!

这已不是个别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村社结构的伤痛。

几乎每个村口、每条巷道,都能看到新扎起的招魂幡在寒风中无力地飘荡。

浓得化不开的哀伤与悲痛,如同早春尚未散尽的湿冷雾气,沉甸甸地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压得人喘不过气。

田野荒芜,鸡犬不闻,只剩下失去亲人的恸哭和幸存者希冀又麻木的复杂眼神。

这一次瘟疫,越州城的反应不可谓不快,隔离、救治、防控的措施在卢光和祝长青的主持下也算得上及时、到位。

然而,面对如此凶猛的天灾,人力终有穷尽。

冰冷的统计最终汇总到县衙:整个越州城及所辖村镇,失去了近三成五的人口!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大的寒冰,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参与统计的人心上,也重重地砸在代理县务的祝长青案头。

满城缟素,十室九空,繁华凋敝,这便是康圣八年冬春之交留给越州的残酷印记。

祝长青也同意了林暖的建议,由云海勘测东南西北四处风水较好的地址,建了统一的公墓,落地为安,就算是自然粉身碎骨,这也是亲人的希望!

有县衙的整体规划和运作,愿意将亲人安葬在公墓的那些穷苦百姓也能喘上很大一口气。

城西,那道曾经为了阻挡可能携带瘟疫的睦州难民而仓促筑起的高墙,如今在祝长青的命令下,被正式划定为新的“城西门”,只待越州稍微恢复些生气,重新修建城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墙外,那些曾被视作“瘟神”的睦州难民,竟也奇迹般地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他们没有选择返回同样饱受蹂躏、前途未卜的故土,而是在离这道高墙一里开外的荒地上,顽强地扎下了根。

用枯枝、茅草、泥巴,他们一点点搭建起简陋得几乎无法遮风挡雨的窝棚,像野草般在废墟上重新萌发生机。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竟已开始清理荒地,用简陋的工具翻垦着冻土,试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种下活下去的希望。

当城内情况稍稳,卢辉带人前去查看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们,在初春的寒风中沉默地劳作,新翻开的黑色泥土在一片荒凉中格外醒目,他们活着,并且努力地想要活下去。

卢辉回去向祝长青禀报,言语间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祝长青站在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