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的,孩子一般的稚气。就仿佛时间长到桂花树下酒坛里的酒都已经跑干净了,没了让人大哭大醉大梦不醒的火焰般的温度。开坛之后。只剩下了一汪琥珀色的水。却泛着淡淡的桂花香。“这个水彩技能确实厉害。”顾为经微微点头。这个技法本身其实包含了门采尔素描线条和水彩技法两个完美级的技能。尽管面板上的品质依然是完美,其实画出来的感染力,已经不输画刀画这种偏科的传奇级技法了。画实易,画虚难。以实画虚,难上加难。红肿的充满血丝,哭的跟烂柿子似的泪眼朦胧的眼神并不难画。难画的是《小王子》的封面画里,朦胧中倒映着天上的星星和对玫瑰深沉的爱的眼眸,以及这种看上去清澈到了极点,干净的近乎天真的眼神。明明只是一幅凝固的画。与它对望时,却又像镜子一样倒映着人们的心。使用技能后。除了眼、耳、口、鼻,猫咪的面部五官这种任何人视线扫过去,立刻就能发现比以前精致了无数倍的直观差异。和打素描小样时比起来,顾为经能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点,还是在创作时的整体感觉。感觉不同于笔法或者技巧,它是一个创作者所有绘画经验的集合。说不清。道不明。又能极大程度的反映出了一个画家在创作时的状态,反映着他下笔落在纸面后,所收到的“回馈”。感觉的好坏,并不能简单的用“开心”或者“难过”来区分。画家在落笔的时候,根据创作的内容不同,情感的投射不同。他可以是快乐的,可以是忧伤的,可以是难过的,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烦躁的。杰出的作品,不一定是画家绘画时感觉“好”的作品,却一定是画家在落笔的时候,感觉“对”的作品。这幅《晒太阳的老族长猫》主要的创作意图是在原本的素描小样的基础上,加以凝实和深化,让它变得更加真实起来。今天晚上以前。顾为经以为他的落笔时的感觉,应该是越来越重的。那种轻飘飘公差很大的廉价塑料模型,被一点点替换成了造型精美,每一丝纹理和褶皱都被还原的淋漓尽致的沉甸甸金属模的感觉。他的笔尖上,可是附着着“一只猫的重量”呢。真的画起来。顾为经才发现和他想象的有些不同。一开始打稿的时候,顾为经能明显感觉到落笔时笔触轻重不断变换时的……说叫阻力也好,说叫厚重也罢。反正就是那种控制画笔时的凝重感。技能一开。他的脑海中便涌入了无数信息。他能意识到,在门采尔的经验视角下,每一笔完美的轨迹,完美的色彩,完美的笔触应该是什么样的,他又能清楚的知道,落笔时可能会犯什么错,哪里的颜料在湿润纸面上扩散可能会出问题,哪里又需要避免水彩颜料的过度叠加混色而造成的污浊。顾为经仿佛是玩儿童商场里,用一只铁圈沿着轻微带电的弯曲铁丝,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圈圈过铁丝”电磁迷宫游戏。他的脑海里有完整的一幅大师级的水彩画作品。每一处颜料,每一处落笔和提笔,每一处色彩的变化,都在顾为经的脑海中熠熠生辉。他需要的是一笔一笔的按图索骥,把它临摹在身前的纸面上就好。在系统的加持下。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是需要顾为经保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专注。顾为经原本把这理解成大师之境的水彩画所必须的投入。想要画的好、画的写实、画的精确甚至画的完美,画面必须要拥有比普通优秀级画家更细腻的色彩颗粒度,也必须在工作的时候,处理更多的信息。这便是他想象中,“质感”所必须的“质量”。渐渐的。随着作品的逐渐成型,面板上技能激活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跳跃。顾为经脑海里的信息却似是潮水一般逐渐褪去。没有了下一秒的笔触轨迹。没有了色彩的搭配提醒。没有了需要规避的错误说明。甚至连脑海中,那只正趴在路边的草坪上,晒着太阳的老年杰克利猫也不见了踪影。这不意味着顾为经迷失了创作方向,或者失去了专注力。不。在脑海里的诸多信息逐渐褪去的同时,“创作”的这个过程本身,却变得越来越清晰。顾为经明明全心全意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