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势如破竹(1 / 2)

自宋青书在朝堂上提出北伐后,消息就如风一般迅速吹遍南宋全境,激起千层浪,引得全国人民热血沸腾。靖康之耻被视为宋朝最屈辱的一页,不仅丢了国都,连二代国君都沦为俘虏,数不清的王妃公主沦落风尘,怎一个惨字了得!这些年无数仁人志士都渴望北伐金国,雪耻洗辱,可惜就连岳飞这般战神级的人物都未能做到,落得个惨死风波亭的下场,引世人悲叹,几年前韩侂胄组织的北伐声势浩大,势不可挡,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令南宋又多加了一层耻辱,可惜可叹,如今宋青书再次提出北伐,引燃了南宋人民心中的那团火,无数民众都希望能看到王师凯旋归来的一天。

对于这次北伐,南宋整体呈乐观态度,毕竟南宋现在已是今非昔比,在齐王宋青书的带领下取得了一次次大胜,威名广播于天下,所有人都希望,也坚信这次出兵一定能讨回昔日所受的屈辱,为无数先烈报仇雪恨!

上一次北上抗击蒙古,更多是忧心唇亡齿寒的未雨绸缪,目的在于平衡金蒙二国的战局,其实出力不算特别多,不过最终的结果却令南宋跌了一地眼镜,但帮金国解决了燃眉之急,说实在话不少宋人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与上次不同,北伐金国符合每一个宋人的价值观,南宋的国家机器快速运转,短短不到十日的功夫,数十万大军就已经集结完毕了,所需要的粮草补给亦在不断筹集,南宋最不缺的就是兵马和钱粮。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宋青书就率领千军万马从临安城出发了,肃杀之气隔着数里就让人不寒而栗,连沿途的百姓都不敢靠近,他们在远处用饱含敬畏和热切的目光注视着大军前进,心中念想一致——愿北伐成功。

看似略显仓促,其实宋青书为这场北伐已经筹备很久了,从他偷天换日夺取金国大权后就在谋划这一天,所以这次的进攻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他这一路大军外,沈小龙和林平之亦率领着四川的军队从西南方进攻金国,四川军的战斗力早在上次北伐就可见一斑,一度让金国头疼不已,若非贾似道和韩侂胄争权夺利,任由四川将士自由发挥,南宋还真不一定会败。此外还有杨妙真统率的红沃军突袭金国,类似的军事行动杨妙真已经做过很多次了,可谓得心应手。

如果说这三路大军分头而至,金国倾举国之力或许还能勉强抵抗,那么第四路大军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大蓬稻草。与金国多年交好,互为联盟的西夏在南宋进攻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发兵向好兄弟发起了攻击,当真印证了那句至理名言——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面对四路大军来势汹汹的逼近,金国自知仅凭己国之力难以抗衡,所以立马向真正的好兄弟清国发起了求助,清国平定三藩之乱没多久,国力受到了不小损弱,但收到金国的求助信后,朝堂上没有经过大多争论就决定出兵援助,除了两国同根同源本为一族外,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南宋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连清国都感到了恐惧,若真被宋青书一鼓作气灭了金国,到时候独木难支的清国又当如何自处。利益使然,观点既成,即使是东方暮雪都很难阻止朝堂百官的一致意见,毕竟至高无上的皇帝在大势面前也不能做到随心所欲,当然,也没必要阻止。

清国虽然派遣了军队前去援助,但金国不堪重负的形势还是没有得到半点改善,因为八旗兵还未跨出国界几步就被早有准备的金蛇营拦住了去路,双方经过了两次试探性大战,最终默契罢手,于边界趁陈兵对峙,亦无法干涉金国的战局,当初只能小打小闹,给清国稍微添点堵的金蛇营经过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已是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清国有心无力,苟延残喘的蒙古和只堪自保的辽国更是世仇,金国指望不上其他国家,还是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好在这两年忠义军也发展起来了,磨砺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