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朝臣对裴徽加封杨贵妃的强烈争议(1 / 12)

皇城,凌烟阁。

暮色四合,天边最后一抹熔金般的夕阳,正缓缓沉入长安城西连绵起伏、如墨色兽脊般矗立的殿宇屋脊之下。

那一刻,仿佛有巨大的神只将整个帝国的心脏——长安城,浸入了流动的赤金溶液之中。

太极宫的琉璃顶、东西二市的喧嚣坊楼、棋盘般纵横交错的一百零八坊、笔直如线的朱雀大街、以及玉带般蜿蜒闪烁的渭水……所有的一切,都被镀上了一层神圣而又温暖的余晖,辉煌壮丽,气象万千。

晚风猎猎,吹拂着凌烟阁顶唯一的身影——裴徽。

他身姿挺拔如孤松,一袭明黄色常服在风中衣袂翻飞,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他深邃的目光穿透暮霭,如同盘旋在九天之上、睥睨大地的鹰隼,冷冽而锐利。

脚下这座雄浑庞大的城池,在名为“侠义榜”、“三百贯”、“青云路”的旨意驱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与活力,在他的意志之鞭下彻底“动”了起来。

远处的市井喧嚣乘着晚风,如同细微的潮汐,一波波漫卷而来。

孩童追逐嬉闹的清脆叫声,商贩热情又带着几许市侩的吆喝,“卖胡饼——热乎的!”,“刚到的江南丝绸——”,还有运货牛车车轮碾过石板路的辚辚声、马蹄敲击地面的得得声……汇集成一曲生机勃勃的盛世交响。

然而,裴徽唇角微抿,勾勒出一丝近乎冷酷的笑意。

他能“听”到的,远不止这表面的歌舞升平。

在他的“听阈”中,无数双眼睛在渐浓的夜色里警惕地扫视着街巷里弄,无数颗心因那悬赏和名望而剧烈地搏动着、贪婪地算计着。

是猜疑?是渴望?还是热血翻涌的正义感?都有。

这正是他所希望的——那被他亲手点燃的、名为“万民”的烽燧狼烟,此刻正化作一场无声的风暴,在帝国的每一个毛孔中熊熊燃烧,搜寻着潜藏的阴影。

他宽大的手掌中,一枚非金非铁的奇特钱币被反复摩挲着。

它比寻常铜钱略大,入手温润如古玉,却又带着精铁般的沉重。

边缘是细密到令人目眩的规则锯齿,闪烁着暗哑的微光。

一面镌刻着模糊的星月交辉图腾,那弯月仿佛在星辰阵列中潜行,透着一股跨越漫长岁月的古老与神秘;另一面则是更为奇诡的纹路——一个扭曲盘绕、仿佛无数毒蛇纠缠、又或是深渊裂隙的文字符号,全然无法辨识。

这枚奇特的遗物,是在清剿一伙吐蕃探子在平康坊的秘密据点时,从一堆普通的吐蕃银币中偶然发现的。

它异常突兀,绝非吐蕃之物,更像是一个来自更遥远、更晦暗之地的挑衅之物,一个无言的哑谜。

“蜀伪、江南伪朝、卢氏门阀、吐蕃契丹…”裴徽低沉的自语几乎融入了风里,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猎物般的玩味,“还有这枚钱币背后…可能的影子…”

他的眼眸微微眯起,目光瞬间变得如同淬过寒冰的针芒,仿佛要刺穿眼前这片辉煌的暮色,强行撕裂那笼罩在西方高原和南国烟雨之上的层层迷雾。

“侠义榜倒是引出了不少鱼虾,这很好…可没想到,竟也…惊动了潜藏水底更深的蛟龙?有点意思。”

一阵强风毫无预兆地呼啸着席卷过空旷的阁顶,带着深秋特有的、刺骨的萧瑟凉意,如同鬼魅无形的手,狠狠撕扯着他的衣袍,让那明黄的布料发出近乎哀鸣的扑打声。

风中,仿佛提前送来了冬的肃杀。

今日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发自肺腑、近乎肉麻的赞誉,言犹在耳:“陛下圣明烛照,高瞻远瞩!以万民为网,化危机为圣火!此计不仅肃清隐患,更令民心凝聚如铁,民气昂扬似刀!一举数得,实乃我大唐社稷万世之基,亿兆黎民之洪福!”

裴徽深邃的眸底,掠过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