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伯符的这一战,曹昂是要认真对待的,因为这一战,不止关系到江东归属,更关系到今后的权力构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曹昂要通过此战,彻底奠定自己在曹氏,在军中的威望,继而叫整个天下知晓,曹氏继承人的实力。
这是至关重要的。
讨袁之战,曹操要巩固在朝权势,提升曹氏底蕴及威望,这一战打完了,依着曹昂对曹操的了解,多半是不会再亲率大军出征了。
到了这一层次,曹操要着眼于天下了。
对外征战这种事,是可以交到别人手中的。
而这个人,必须是他曹昂。
如此父子俩的分工就明确了,一个主内,一个对外,只要父子俩能保持高度默契,是能实现通过内部而影响外部,通过外部而刺激内部,最终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曹昂想要达到这一步,就需通过眼下这一战,进一步凝聚与整合麾下文武,将自己的班底真正定下。
考验就在此等态势下,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曹昂是需要有主张,有远见,有想法的追随者,但是重用的前提是忠诚,忠诚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在他这一边,站在曹氏这一边。
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便有再大的才能,也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与重用。
乘船经汉水至汉口,后入江抵武汉,这一路是走走停停,在此期间,天策、玄甲两卫不断有人离开,同样也有文武赶来,尽管曹昂离襄的消息严密封锁起来,可紧张的氛围却在荆北传递开来。
也是这样,使得一些群体似猜到了什么。
“看来还是有聪明的。”
武昌郡,武汉。
曹昂站在船板上,袭来的江风,吹动着曹昂所持密报,密报的内容,是涉及特别债券颁售的。
在他离开没多久,阎象便按先前所定,以征东将军府的名义,对外加售了一批份额不低的特别债券。
这批债券的颁售,表面是为曹操筹措军资,实则却是用于各项建设的,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看聚于襄阳的群体如何选择。
自曹操领军北征以来,襄阳就聚集大批的代表,有些公开了身份,有些没有公开,尤其是豫州治下出现代汉歌谣,这使明里暗里来襄阳的就更多了。
对于这一动向,曹昂是密切关注的。
机会可不常有。
曹昂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辨别哪些是值得拉拢与团结的,哪些是要坚决打击与压制的。
故而在私下,贾诩所掌亲军校尉部,就有对应有司密切监视此事。
“大兄,新增特别债券,在襄阳呈哄抢之势,如此看来,我军与孙伯符交战下,无需担忧后方会出状况了。”
见自家大兄如此,曹震面露喜色,讲出心中所想。
“哪会如此简单啊。”
曹昂将密报撕碎,任由碎纸随风飘向江中,言语间透着感慨,“在看不到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人,巴不得我曹氏栽下大跟头。”
听到此言,曹冲、曹震他们露出各异神色。
曹昂望着江面,目光深远,接着说道:“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表象所影响,在最终定局没有落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牵扯到政治层面,涉及到利益方面,就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跟孙伯符的这一战,不止是我跟他的个人恩怨,更是两方势力的对决与拼杀,一旦战事在前线打响了,是会产生很多影响与涟漪的。”
曹昂不会因为眼前的种种,就变得目无一切了。
他是有骄傲的资本,但这不能成为自负的表现。
留给他的时间是很紧凑的。
因为他不止要面对军事层面的,更要考虑战后的种种,费尽心思夺下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