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位大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皇上,如今我们齐国已触动了庆国,若此战继续下去,恐怕会给我们夏国带来更巨大的损失。不如与夏国议和吧?”
他的话语引起了其他大臣们的共鸣,众人纷纷附和。
另一位大臣也补充道:“皇上,庆国虽小,但其实力不容小觑。夏国有庆国的助力,我们与夏国交战已久,双方都疲惫不堪,继续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如果我们在与夏国的战争中消耗过多的兵力和资源,一旦庆国会趁机发难,那时我国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眼下都在强调与夏国议和的必要性。
刘允昂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话,眉头紧锁,内心十分纠结。
思量了良久后,才缓缓吐出几个字:“那就安排人前去议和吧。”
夏国收到齐国请求议和的信时,薛景宗还在御书房对大皇子薛星烨大发脾气,怒骂其连军火库都被齐国给烧毁了。
那好不容易刺杀了齐国去庆国求助火器的使臣而攒下的功劳,就这样又全然成了炮灰。
薛星烨跪在地上,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时,十谷公公匆匆从外面跑进来,跪地禀报道:“皇上,有齐国的来信。”
听到是齐国,薛景宗的怒火顿时烧得更旺了。
他一拍桌子,怒喝道:“齐国这群贼子,烧我军火库,还敢来信?念!”
十谷公公战战兢兢地打开信笺念道:“齐国愿与夏国议和,开放全国商路,赔款三百万两黄金。”
薛景宗愣住了,原本愤怒的神情变得有些错愕。
薛星烨也微微抬头,眼中满是惊讶。
“这齐国怎么突然转变态度?”薛景宗疑惑地问道。
这时,薛星烨脑子灵光一闪,说道:“父皇,听闻庆国圣女苏落又研制出了更厉害的火器,想必齐国是忌惮庆国与我夏国联手,才不得不求和。”
薛景宗摸着下巴思索起来,若能不费一兵一卒达成议和,对夏国来说也是好事。
随即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齐国这是怕了。”
“既然如此,就派使者前去商议议和之事。”
薛星烨趁机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说:“父皇,如今齐国求和,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提出条件,让他们多赔些银子和土地。”
薛景宗点了点头,“你说得有理。不过,也不能把他们逼得太紧,以免狗急跳墙。”
说罢,转头看向自己这不争气的儿子,叹气道:“你去拟一份议和条款,既要让齐国付出代价,又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太过苛刻。”
“这次军火库被烧,你难辞其咎,若此次议和能顺利达成,朕便既往不咎。”
薛星烨闻言忙磕头谢恩,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在议和之事上好好表现。也暗自庆幸齐国的求和让他暂时逃过了更严厉的斥责。
齐国的求和使团几乎是踩着烽火线,以近乎屈辱的速度抵达了夏国国都。
谈判地点设在了夏国礼部衙门一处偏冷的签押房内,空气里弥漫着尘埃和陈年墨锭的气息,冰冷而压抑,远非国宾之礼。
夏国主持谈判的,是大皇子薛星烨和礼部尚书崔元度,一个瘦削精悍的老臣,眼神锐利如鹰隼,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抿着,法令纹深如刀刻。
薛星烨身后站着几名身着玄色甲胄的武将,面色冷硬,手始终按在腰间的佩刀上,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毫不掩饰地钉在齐国使臣身上。
齐国使臣,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尚书,在这样充满敌意的审视下,额角早已渗出细密的冷汗,腰背却挺得笔直,努力维持着最后一丝体面。
“大皇子,”齐国老尚书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和极力控制的平稳,“我大齐皇帝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