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寒来暑往。
玉门关外的风沙依旧凛冽,但关内关外的气氛,已与半年前那死寂般的恐慌截然不同了。
自金珍宝那一日带着十几位从瓜州常乐城里的女医来到玉门关,还带来了不少药材; 随后不过几天,瓜州、肃州的太医署尽皆都派了人来。
瓜州刺史也不是酒囊饭袋,除了跟着老十去的那批士兵和粮食之外,随后紧跟着就又派来了一批士兵和粮食,给送到了玉门关去。
紧跟着,李三娘上报给长安太医署,写给武帝大大的折本也都有了回应。
大批量的物资和医师、士兵就往玉门关此处来。
因着朝廷的支持,李三娘在带领着玉门关众人一起雷厉风行的推行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后,这疫病的疯狂势头,在半年后终于算是有被扼制住的希望了。
关外那巨大尸坑里头焚烧尸体的浓烟逐渐变得稀少,隔离区内虽然依旧忙碌,但新增的危重病患却是每日都在减少。
李三娘脑中系统报数的救治人数也一天天的在增加。
她和众医师结合西域本地药材改良的治疫病的方子,在无数次的试错和调整后,终于调整出了一些对重症患者有药效的方子,从鬼门关拉回了一条又一条的人命。
这半年来,在这玉门关,乃至往外更远的西域,以及往里离得近的瓜州、肃州之地,李三娘的名声,那是一日更比一日高。
从“长安来的女医正”,变成了现如今幸存的胡商、士卒、百姓口中的““活神医”。
这声望,是李三娘她用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用她日益消瘦的身躯,用实实在在从阎王手中抢回的人命堆积起来的。
然而,面对逐渐好转的形势,李三娘她的脸上却未见多少轻松。
这会子,她站在隔离区的了望台上,望着远处依旧紧闭的雄关,眉头紧锁。
“师傅,已经连续十日,那地方都没冒起黑烟了,为何你还是愁眉不展?”
金珍宝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过来,她心疼的看着李三娘眼下的乌青和瘦削的侧脸。
李三娘接过那碗加了不少好料的热汤,却没喝,只是暖着手:“珍宝,你看这关隘。
它关上的,不仅仅是疫病,也是商路;是生计;是无数人的盼头。
如今关内看似平静,但谁敢保证,那看不见的邪毒有没有有潜伏在某个角落?
一旦开关,人流涌动,若有一个潜伏的病患流出……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这半年的心血,就将毁于一旦。”
李三娘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系统面板上那个缓慢跳动的数字——「当前救治人数:54,321/1,000,000」——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她,这场战役远未结束。
一口饮尽了碗中热汤,李三娘回过头就对看着她的金珍宝说:“回去,给为师研墨,为师要给圣人上书,这关口暂不可开!”
又过了半年,玉门关闭关已是整整一年!
半年前,李三娘上书武帝,言称这疫病虽是控制住了,但万不可此时开关!
因为这潜伏在暗处的已经染了疫病的人实在太多,还未到可以开放关口的时候!
李三娘她甚至都在折本之中压上了自己的官途声名,并说玉门关仍需锁关半年!
可就像李三娘同金珍宝所说,玉门关乃是西域入长安这丝绸之路的要道,这条路上承载着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生计!
锁关一日,就少挣一日的钱!
有的人家就算在这疫病之下保下了性命又如何?
他们手中无闲钱,家中就要揭不开锅了啊!
如此的话,李三娘这仍旧要求锁关的话,怎么可能会让他们同意?
但长安里的武帝,却是力排众议,允了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