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石坎亲人逛羊城,烟火深处见情长(1 / 4)

凌晨领着薛玉瑾和晓薇往江边走,码头上的轮渡正“呜”地一声靠岸,带着水汽的风卷着船笛声扑过来。“坐轮渡过去快,还能看看江景。”他边说边扶着干妈踏上跳板。

江面上波光粼粼,晓薇扒着栏杆看不够,指着远处的铁桥嚷嚷:“这桥比石坎的石板桥气派多了!”薛玉瑾则望着岸边的骑楼,轻声说:“跟画里见的一样,青砖上都长着故事呢。”

二十分钟后,轮渡抵了天字码头。凌晨拦了辆红色出租车,报上“中山六路”,车窗外的街景便像翻书似的往后退——从江边的欧式建筑,慢慢变成骑楼连缀的老街道,招牌上的“炖品”“腊味”字样越来越密。

“到了!”晓薇率先跳下车,眼睛立刻被街口捏面人的摊位吸住。薛玉瑾下车时,鼻尖动了动:“好香,是糖炒栗子的味儿吧?”

凌晨笑着付钱:“前面就是文化街,咱们从街头吃到街尾。”他抬手往巷里指,灰砖墙上爬着三角梅,老字号的糖水铺飘出姜撞奶的甜香,粤剧票友的唱腔正从茶馆里漫出来,混着此起彼伏的粤语叫卖,热热闹闹地裹住了这三个从石坎来的客人。

刚踏进广府文化特色街的街口,就见阿勇拎着个藤编托盆站在老榕树下,见他们来,立马笑着迎上来:“干妈,三姐,晨哥早说你们要来,我在这儿等半天了!”

他把托盆往晓薇面前一举,里面已经放着两串刚出炉的鱼蛋,酱汁裹得油亮:“先尝尝这个,‘肥叔鱼蛋’的招牌,弹得能当乒乓球!”

晓薇接过来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却含糊着喊“好吃”。薛玉瑾看着阿勇忙前忙后的样子,笑着说:“这孩子还是这么机灵,在石坎时就数你会张罗。”

阿勇挠挠头,引着他们往街里走:“晨哥的亲人就是我的亲人,这点事算啥。前面‘甜蜜蜜’留了位,糖水都晾到温乎了;‘阿婆牛杂’刚起锅,我让多放了点萝卜,炖得烂乎。”

路过自家的陶瓷档口时,晓薇被货架上的小花瓶吸引,伸手想去摸。阿勇连忙摆手:“三姐喜欢随便拿,别客气!不过这档口是做生意的,明算账——但干妈和三姐要的,记我账上!”

凌晨在一旁笑:“别惯着他,该给钱给钱。”

“那哪行!”阿勇梗着脖子,“晨哥您是幕后老板,您的亲人来捧场,哪能让掏钱?再说了,这些陶瓷本就是石坎窑厂出的,干妈和三姐看着亲,拿几件回去才叫应景。”

说话间,他们已经走到糖水铺门口,阿勇掀开门帘:“先吃双皮奶,凉的热的都有,管够!”

街里的吆喝声、碗碟碰撞声混在一起,阿勇的大嗓门穿梭其间,把石坎来的亲人往最热闹的烟火里带。薛玉瑾看着托盆里渐渐堆起的美食——马蹄糕、煎堆、及第粥,眼里的笑意漫出来,倒比糖水里的蜜还甜。

凌晨拍了拍阿勇的胳膊,笑着摇头:“陶瓷就不用拿了,干妈和三姐这次来是散心的,带些瓶瓶罐罐回去反倒累赘。再说石坎窑厂就在家门口,真想要,回头让王师傅烧几件新的,比这儿的还新鲜。”

薛玉瑾也跟着点头:“是啊,家里摆的都是石坎本地的罐子,够用了。咱们今天就专心吃,别惦记这些。”她指着不远处飘着蒸汽的粥档,“我闻着那艇仔粥的味儿,比啥都香。”

晓薇正咬着鱼蛋点头,含糊道:“对,吃最重要!阿勇你快带我们去吃那个粥,刚才在轮渡上就听晨仔说了,说里面有鱼片有花生,听着就馋人。”

阿勇见状也不坚持,笑着把托盆往旁边伙计手里一递:“得,听晨哥和干妈的!那粥档我熟,老板的鱼片切得薄,粥底熬了四个钟头,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说着便引着他们往粥档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鼓点,“吃完粥再去看捏面人,那师傅能捏出孙悟空,跟晨哥画的一样精神!”

阳光透过骑楼的缝隙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