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腊月羊城:广府街开业盛典的最后筹备(1 / 3)

惠爱酒楼的雕花木门在身后合拢,腊月的冷风裹挟着肠粉香气扑面而来。何静茹将太空褛样品紧紧抱在怀里,缎面旗袍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梦娜,咱们直接去制版车间,连夜出样衣!"许梦娜踩着高跟鞋小跑跟上,珍珠耳坠在暮色中划出细碎的光:"我让模特队提前来试衣,走秀音乐也得连夜改!"两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骑楼转角,只留下空荡荡的街道回响着急促的脚步声。

凌晨与阿勇沿着青石板路漫步,中山六路的骑楼在夕阳下镀上一层暖金。远处传来广府特色一条街牌坊下的吆喝声,糖画师傅的转盘吱呀转动,混着烧腊店飘出的肉香。"晨哥,您看!"阿勇突然指着街角,新开的凉茶铺将传统趟栊门与手绘广告牌奇妙融合,老匠人用朱砂笔在木板上勾出的"廿四味"字样,在暮色里透着古朴的韵味。

穿过垂挂着红灯笼的街巷,橱窗里的绸缎旗袍与留声机相映成趣,转角处贴着的手绘海报上,是戴着斗笠的侠客手握长剑,旁边用毛笔写着开业酬宾的消息。凌晨驻足细看,玻璃倒影里,自己的侧影与店铺内悬挂的武侠彩漫海报重叠——那是他亲手绘制的油墨画,用传统水彩晕染出江湖的快意恩仇。

"服装区按您要求做了岭南花窗隔断。"阿勇推开千色服装店的雕花木门,雪松与樟脑的气息扑面而来。模特身上的唐装改良款还带着防尘罩,而角落的展台上,预留的钨丝灯泡位正等待着太空褛的登场。忽然,隔壁小吃铺传来欢快的粤剧小调,竹制蒸笼的热气与钨丝灯泡昏黄的光晕交织,虾饺晶莹的褶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没想到连肠粉店都用了琉璃瓦吊顶。"凌晨笑着抚过展柜边缘的蚝壳装饰,指尖触到细腻的磨砂质感。阿勇挠挠头:"施工队说照着您的图纸做,总觉得差点意思,就把家里老房子拆下来的老物件用上了。"夕阳透过满洲窗的彩色玻璃,在两人身上投下斑斓光影,老式壁灯渐次亮起,昏黄的光晕里,传统与新潮达成了奇妙的和解。

当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在骑楼飞檐,整条街的钨丝灯泡次第亮起。凌晨望着往来穿梭的行人,想象着不久后这里挤满试穿千色服装的时髦男女,嘴角不自觉上扬——这场关于时尚与传统的实验,正在他脚下的青石板路上悄然生长。

青石板路上飘来云吞面的鲜香,凌晨驻足在电器音像行的樟木橱窗前。钨丝灯泡在玻璃后方投下暖黄光晕,三洋牌录音机与红灯牌收音机列队整齐,旋钮上还覆着薄薄的防尘绒布。录音带专柜里,林沫、江河,路远,何云露回大歌手的专辑被烫金纸垫高,封面照片上歌手们的笑容在煤油灯般的灯光里泛着柔光,四大歌手的宣传海报在最醒目的位置。

"晨哥!这批港台风行带刚到货!"店员阿强掀开珠帘探出身,蓝布围裙沾着油墨,"邓丽君的《甜蜜蜜》返录带,您要先听听?"凌晨摆摆手,目光扫过墙角堆叠的空白录音带——暗绿色塑料壳上还带着工厂的压痕,仿佛随时准备封存这个时代的声音。

绕过堆满卡式录音机的货架,侧门的铜环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着牛杂汤与木棉花香的风扑面而来。回廊上方的竹制棚架爬满炮仗花藤,下方二十几张圆木桌错落有致,几个阿婆正蹲在角落包虾饺,竹篾蒸笼腾起的白雾模糊了远处的骑楼飞檐。

中央的杉木舞台不过两丈见方,四根朱漆立柱上缠着尚未点亮的彩色灯泡。凌晨伸手抚过台边的雕花栏杆,想起设计图纸上反复修改的观众动线。此刻夕阳正斜斜切过舞台,将竹制座椅的影子拉得老长,几个孩童追逐着滚过木椅间的缝隙,惊起檐下悬挂的鸟笼。

"明晚试业就有粤曲名角来唱《荔枝颂》!"阿勇不知何时跟来,手里攥着张油印节目单,"卖艇仔粥的王叔说,这台子搭得比茶楼戏棚还敞亮!"凌晨望着回廊尽头悬挂的走马灯,纸面上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