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没有战事的时候,她一定会是带着粮食和财物出城赈济穷苦百姓。
不过现在和以前有了一些不同。
经过她多年来的努力,在她的辖区,穷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或者说,她现在救济的穷人,标准已经比以前高很多了。
以前,是衣无寸缕,屋无茅草,饥寒交迫到了极点,如果没有她的救济,很可能这个冬天都活不下去的人,才是急需她救助的人。
而现在,家无余财,床上只有柳絮填充的被子,家里有锅碗瓢盆,但没有柴也没有煤的人,也是她救助的人。
她的治下,已经没有身无寸缕,屋无茅草的穷人了。
不是他们都已经灭亡了,而是他们在刘禅的治下,都已经过上了最穷也有床柳絮被子,最穷家里也有几斤粟米的日子了。
刘禅十几年来的努力,终究是没有白费的。
只要用心去做,也许让经济高速发展并不容易,但消除贫困,只要有一个廉洁高效的组织,真的不难。
但说来容易,真的建立一个廉洁又高效的组织,真的建立每一个官员都用心的去消除贫困的组织,似乎又不容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可是刘禅,她就真的做到了。
现在刘禅,救济穷苦百姓可以不再带着重重的,堆满好几十车的粮食了,她直接带着钱财就可以救济百姓了。
因为她已经建立了一个商品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算得上高度发达,货运也很便利的社会,只需要给钱给穷人,他们自己就可以买到粮食,买到其他过冬的物资了。她的每一个县城,都有粮食储备的仓库,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粮食。囤积居奇,试图操控粮价的人,刘禅会让他们亏得血本无归。
以前她遇到的穷人,即使她给他们钱财,他们也没法拿着钱财,去遥远的城里买到粮食,走不出多远,他们就冻死饿死了。
而现在呢,穷人虽然是穷人,但并没有穷到山穷水尽,由于刘禅的修路政策,只要为国家修路的人,每年总能赚到一些钱,换取粮食和布料。
只要刘禅再给他们一些救济,过完冬天是完全可以的。
人口不是资源,人口也不是耗材,刘禅的心中,人口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劳动,他们曾经用双手改变着世界,创造着价值,世界就该对他们报之以温柔。
商品能够更有效的运转,导致刘禅现在出门只需要带钱,就可以救济百姓。而带钱无疑比带粮食更方便,又让她能救济更多的百姓。
直到大年前一天,刘禅才风尘仆仆的返回长安。
她把诸葛亮叫到了宫里,跟他谈起了一路的所见所闻,笑得如同孩子一般开心。
看着刘禅的笑脸,听着刘禅银铃般的笑声,诸葛亮沉默不语,只是在心底感慨着。
他越来越感觉到,刘禅的胸怀,宽广到任何人都无法接近,如果说上古的圣人都是传说,那么刘禅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圣人。
只是诸葛亮唯一担心的,是刘禅把皇帝做成了这样,以后的皇帝可怎么办,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如果将来有一天,失去了刘禅之后,他们的生活倒退了,那又怎么办?
他不知道,刘禅心中,帝制本来就不该再持续太久了,以后的皇帝做不好怎么办?百姓的要求高了,而且民智又开了,百姓回不到以前的愚昧时代怎么办?
在刘禅心中,这很简单,推翻帝制,换上能和刘禅一样做的好的圣人就行了。
刘禅笑着说道,
“去年全国上下都没有好好的过年,今年还是好好的庆祝一下吧。”
如今国家收了五千万石粮食,棉花收了上亿斤,各种布匹,绸缎,蚕丝也都是充满了府库。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