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诸王纷猜疑(1 / 2)

我是正德帝 吾观复 2293 字 20小时前

诸王自鲁王府退出,一个个皆似有千斤心事压在肩头,脚步都带了几分滞重。因圣驾或随时传召,众人便被安置在兖州官衙歇脚,那厅内虽燃着上好的银丝炭,暖烟氤氲,却驱不散满室的沉郁。

先前陛下那番话,此刻仍在众人耳边打转。

“前番鲁府有人私占民田、擅调护卫,坏的不只是国法,更是宗室的名声。”

“朕处置那些人,非是苛待宗室,只教天下人知晓,我大明宗室,须守国法、知民艰。”

“你们住的王府、用的俸禄,皆出百姓之手,若连田亩都要侵占,岂不让百姓寒心?朕故此处置。” 末了又道,“既你们见外,便都回去写奏本,可举荐,亦可自荐。”

众人私下里皆犯嘀咕:这坏国法的宗室,放眼天下还少了?为何偏揪着鲁府这一支不放?再者,举荐?自荐?这等事谁敢沾手?可最叫人坐立难安的,还是 “私占民田” 四字,像根针似的扎在心头。在座的十几个郡王,外加镇国、辅国将军,连带着宗眷,哪个手上没几桩田产官司?如今圣驾亲临鲁府,一道诏书将众人传至兖州,这究竟是何用意?

忽听得钜野王朱当涵重重叹了一声:“调虎离山!” 这四字轻飘飘的,落在众人耳中却似惊雷炸响,厅内瞬间静了几分。

皱平王朱当潩忙上前一步,拱手道:“王兄何出此言?倒教兄弟子侄们心头发慌。”

众人谁都知道,如今他们一个个都离开封地,皇帝想查他们易如反掌。

朱当涵拄着那柄嵌玉拐杖,又叹口气,眉眼间满是倦怠:“尔等只知陛下驾临曲阜,为的是祭孔,可如今半旬已过,却半点动静没有。方才听圣府的人说,陛下的吃穿用度,那真是极尽奢华,圣府的银子流水般花出去,若再待一月,恐怕连家底都要变卖了。”

“嘶 ——” 众人闻言,皆倒吸一口冷气,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朱当潩搓着手,嗫嚅道:“不当如此吧?鲁府与孔府,在山东,盘根错节,要钱有银,要粮有仓,怎会这般不经用?”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是啊,定是旁人夸大其词了。”

朱当涵闻言,却冷笑一声,眼底闪过一丝讥诮:“信与不信,你们自去打听便是,又何必在此自欺欺人。”

这话一出,方才还略显嘈杂的厅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得炭火烧得噼啪作响。众人心里都打了个突,暗自琢磨:“皇帝究竟意欲何为?” 更有那心思活络的,竟已盘算着要不要趁此时机,低价收买孔府的田产。目光不自觉地,便飘向了角落里的朱观熑与朱健杫。

朱当潩见气氛凝重,又转向朱当涵,恳切道:“王兄,今日在此的都是兄弟子侄,并无外人,您便给大伙儿参详参详,陛下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朱当涵身子有些乏了,靠在椅背上,喘了口气,慢悠悠道:“咱们这群人里,不就有现成的明白人么?”

“谁?”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皆是一脸茫然。片刻后,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弘毅郡王朱当沍身上。

这朱当沍原是归善王,经陛下平反后改封弘毅郡王,食禄八千石,钞粮各半,且是世袭罔替。可他也是在座藩王中最穷的一个 。当年册封时,陛下说要效仿荣王旧例,只给俸禄,不给土地。更因他的缘故,鲁王朱阳铸被削了一半田亩,食禄也减了一半。

朱当沍被众人看得不自在,忙摆手道:“都看我作甚?我又知晓什么?”

朱当涵却笑了,语气带着几分深意:“王弟,日后咱们这些兄弟子侄,可都要仰赖你了。”

朱当沍吓得连忙起身,连连摆手:“岂敢,岂敢!兄长这话说得,倒教我无地自容了。”

朱当涵收敛了笑意,沉声道:“前些年朝廷有旨意,让诸王上奏评审《宗藩条例》,咱们原以为陛下会令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