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口头争辩(2 / 3)

人。

于是在当夜,杨论述事集结了他的幕僚们,企图通过一群看似不成体系的智囊团,尝试在自己的思考几近枯竭时发挥出一点微弱的力量,就像勉强充当半个“孔明”似的。

实际上,在自省后杨论述事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这一团队甚至连半个孔明都配不上,这与他对这群手下深邃贪婪性的了解有关。

但眼下思绪紊乱如一团乱麻,召唤这批“走狗”起来也是他在绝境中的无奈选择。

虽然心中焦躁不安,但明白当前的难题并没达到非“三国”中诸葛武侯级别的智谋无法解决的地步。

对方采取手段以权压境施加压力,尽管此举有效,但仍旧不失低级。

而多年来,杨论述事能坚守县令位子,得益于他的策略、方法和对局势的理解。

最终,在一系列秘策谋划之后,杨论述是次日上午派遣了属下来行动了。

这些人的做法是到处散播,声称天界寺的住持发了善心,明天上午将在县衙门前向来求助的百姓们免费发放大米。

虽说是混混出身,办事手段不够高效,但他们的优势在于懂得利用城市的各类暗中运作力量,消息传播的能力超越一般民间渠道。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消息在当日傍晚之前,就在整座江浦县大多数村落传遍,哪怕其力量无法遍及江浦县全境,知晓此事的人主要限于城墙附近及周边数里范围内。

但这样的事情其实不需要使所有民众知晓,仅此一天,哪怕消息被传达给了远方村民,他们中许多人居住偏远到从县城往返来回路费和时间花费都将不堪重负。

因此,决定将行动安排于第二日清晨,并非出于所谓“黄道吉日”,只是根据那天界寺僧人设定的期限而定。

原计划是如果办不成事就说寺里的大师们愿意用鸡蛋做交换,但现在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之一,杨论述事的下属们在听到这些话的不当之处时,虽然粗鲁冲动,但还是听出来了其中的隐患与不适当。

他们在对佛法只是口头推崇, 心理实无所信的情况下,深知这批僧众避而不沾肉食,因而,张伦及他一干同僚们,在一个晚间的辩论会上,大多时间都耗费于争论“蛋是否属肉类”。

正当脑袋濒临 ** 边缘之际,面对手下几乎将他们掀翻的情形时, 张伦在桌上拍了一下手,决定不如说成送米来代替蛋,毕竟这些人的主要任务不过是在此传播流言,并不需要实际操作,送什么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但在这寻找一个看似“真实”,却实际是比他们行为更为乏味的事。

这次,经张伦结合全体下属之智慧后做出的决断,令前来督责他尽快办妥此事的一批和尚深感吃了一回闷亏:第二天一大早,待他们现身于县衙门旁的时候却发现,昨曾对其百般回避的张县令此时已经在县衙前装饰一新、击鼓鸣号,以隆重的姿态迎接他们到来,这出乎了这些和尚以为的“今日定会再度激烈对决”。

和尚们以为是最近受到了天际寺威势的压力,意识到了他们虽是清心寡欲之信徒,但也并非任人鱼肉之人。

抱着功利心态前来的这些本就佛心有别的和尚们在了解到个人的权益即将获得极大的提升,其内心岂能按捺得住这份冲动?

然而这一兴奋的情绪并未持久,因和尚踏入衙门门槛一步后,即见到四面八方有大量平民向衙门涌来。

刚开始,和尚还以为平民们得知要在此设立寺院之盛况感到振奋,故跑来感谢这几位领头之人,可后来却察觉情况与自己预想不符,现实情况显然远不如预期之对佛法的尊奉那么庄严。

毕竟,既来之人总得带来一点感谢礼。

即便和尚知道平阳县的人民已被同行压迫至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