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一层的往上加,老家那头,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提起山东老家的情况,兴业只能叹气。
甲午战争爆发时,山东巡抚为了加强威海卫一带的防御,从山东的黄河防汛营抽调了大部分兵力。
常年从事黄河防汛工作的河务营,根本就不善于征战,战斗力低下。
调动过去非但没起了作用,反而拖累了其他部队。
虽然战事平息后,巡抚李秉衡将河务营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但是黄河各堤段已经一年多没有进行养护,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更重要的是,战事也耗尽了山东那本就微薄的库存粮草和白银,根本拿不出银子来修缮黄河堤坝。
紧接着,一场大水,黄河多处决堤,老百姓伤亡惨重,流离失所。
而朝廷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各地税赋倍增。
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不得已只能踏上了逃荒的路程,就此成为流民。
“大人没见着,从老家往东北来的路上,成群结队的都是灾民。
那些人衣不蔽体、面黄肌瘦,有的甚至光着脚,走着走着,就有人一头栽那儿去,起不来了。
那些尸体来不及掩埋,就被野狗给啃了,甚至有些人饿急眼了,也会偷偷吃。”
兴业想起回来路上看到的情形,还是感觉到一阵阵难受。
曲绍扬闻言,也只能叹口气,生逢乱世,老百姓的日子很难熬。
要不怎么说,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呢?
王朝末日,乱象频出,水灾、干旱、虫灾、瘟疫,再加上朝廷的苛捐杂税越来越重,所有的灾难,最终都是由普通百姓来承受。
“这一趟跟你们回来了多少人?”家里伙计们每次回老家,都会招揽不少流民过来。
此次兴业护送曲老抠儿夫妻回老家之前,曲绍扬也叮嘱过,如果老家那边有人乐意过来的,可以一起带着。
刚才曲老抠儿和陈氏的情绪都不太好,曲绍扬也就没问,这会儿少不得要打听一下。
“嗯,带回来不少人呢,光是曲家庄周围过来的,就有几十个。
还有我们老家那些地方投奔过来的,差不多有两三百。
回来的路上,我们实在看不下去,又收留了不少人。
那些流民,男人多数都在工地上干活呢。
咱这不是修县衙、建城墙么?正好大批招工。给工钱不说,一天还管两顿饭。
还有些女人,被招去工地做饭啥的。
曲家庄过来的人,三爷带着去金场那头了一部分,还有一些,被二夫人领着去了参园那边。”兴业回道。
曲绍扬点了点头,只要这些流民能妥善安置下来就好说,临江及周边地区荒地有的是,再多来些人,也能安置了。
人多了,经济才能发展起来,往后临江城,会越来越好的。
曲绍扬跟兴业他们聊了一会儿,正好陈秀芸得知丈夫回来的消息,来前院找人。
曲绍扬摆摆手,让兴业他们去忙别的了。
“绍扬,看过爹娘了么?老家那头的事,唉,也是真没想到。”
陈秀芸一见到丈夫,少不得要说一说老家那边的事。
“要是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咱早早就安排人,把那三家子接来就好了。”
自从曲老抠儿夫妻回来,得知老家的变故之后,陈秀芸就一直后悔。
那年公爹提过一次,说是想让曲海兄弟三个也过来,陈秀芸担心妯娌们来了不好相处,就跟曲绍扬说缓一缓,过几年再说。
没想到,这一缓不要紧,老家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
“这事儿谁都不怨,你也别往心里去。
那哥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