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张岁岁留京(1 / 2)

回大明摄政 荒曦 1909 字 1天前

“启禀父皇,不然便搞个宗亲大会,将众宗亲都召到京中。”

“到时候对那些还未表态的宗亲们,再与他们细说。”

“相信他们,也会同这四十多位宗亲一般,通情达理为大明考量的。”

见群臣不语,皇帝沉默,觉得在朝堂上大概应该是没有什么阻力了,朱厚炜再度发表自己的建议。

刚刚到宗教大会,刚好可以直接抄袭一波。

自己抄自己,应该不侵权吧?

群臣无语,想输出一时间都不知该从什么角度进行输出为好。

蔚王殿下对“家人”太好了,是真把“家人”当“家人”,让他们无话可说。

一场原本关于证实了地圆说,召见唐伯虎、徐泾并探讨新大陆情况的朝会,硬是变成了大明又一次大削藩运动的动员会。

这谁能想得到哇。

朝会结束,朱厚照、朱厚炜单独留了下来。

“你这事搞的,说好的安定搞几年发展的呢?”

弘治皇帝白了一眼朱厚炜。

原本他以为,大儿子已经是信誉负数的选手了,没想到小儿子丝毫不逊色。

背着他这个老爹搞事简直一套一套的。

“父皇,多年前儿臣就已经跟您透露过大明的宗室,削藩是迟早要做的。”

“现在一拖这么多年,儿臣觉得也该是时候了。”

“此次唐寅、徐泾带回来了天下舆图,正好趁热打铁。”

朱厚炜并不觉得这时候对宗室们动手有什么问题,有两件藩王造反案当楔子,又有他亲自带头,由头已经很够了。

在这说十几年来一直没搞这个顽瘤是因为那时候手头能量不足,现在镇国府底蕴深厚,新军连续杨威,要还是不动手那这么久的发育不是成了笑话。

后续大明大发展国内肯定还会有不同层次的改革,此刻将最大的毒瘤之一搞掉总比日后发展中爆雷好。

打扫干净屋子再做其它打算。

“父皇,早干晚干总得干,厚炜跟儿臣都商量过了,儿臣觉得没啥问题。”朱厚照也如是说道。

王室宗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难点,在他处理最好的就是汉武帝推恩之法,既削弱了宗亲们带来的负担,又埋下了无数的“复活币”。

大明因为历史原因比较多所以处理起来比较复杂,但现在打包外丢何尝不是一种良计。

在外发展好了,天下尽归明。

就算叛变也是肉烂在锅里。

而且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何尝不是一种另类搓“复活币”的方式呢?

就算过个几百年大明真的撑不住中原再度改朝换代,外面朱家宗庙也还能保有香火嘛。

弘治摇摇头:“就怕不会那么顺利,大部分宗亲未必能乖乖认下这个政策。”

外封海外背井离乡,就算现在有不少宗亲王爷已经被朱厚照、朱厚炜以各种手段拿下,也不见得能按预期发展。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穷的只有钱的摆烂生活。

谁愿意背井离乡?

“那可由不得他们。”

朱厚照、朱厚炜同时开口。

弘治皇帝见罢只得作罢。

“东厂、锦衣卫任你们调动,朝堂那边朕来看着,这件事务必办好。”

要不不做,要么就做彻底。

他们燕王脉可不能重蹈建文的挫折。

......

自宗教大会后,再起皇室宗亲大会。

弘治朝,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皇室宗亲进京行为。

而其中的目的削藩,更是让的京城上上下下心惊不已。

“要对宗室动手了?”

“也是,这都算的上是历朝历代胸怀壮志君主必干之事,太子和蔚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