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阵地。
双方在突破口展开惨烈的拉锯战。
在吼山方向,日军第16师团第38联队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攻占了一处前沿阵地。
但华夏守军立即组织反击。
第13师师长朱鸿勋亲自督战,命令预备队投入反击。
“兄弟们,把鬼子打回去!”营长高呼着率先跃出战壕。
守军士兵端着刺刀,冒着日军密集的火力发起反冲锋。
阵地上爆发惨烈的白刃战,刺刀的碰撞声,伤员的惨叫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类似的场景在整条防线上演。
华夏守军虽然装备落后,但凭借坚固工事和顽强斗志,给进攻的日军造成重大杀伤。
日军预期的速战速决未能实现,锡澄防线就像一道铁壁,牢牢阻挡着日军的进攻道路。
下午5时,天色渐暗,日军的进攻强度开始减弱。
经过整整一天的激战,双方都已精疲力尽。
阵地上到处都是阵亡将士的遗体,破损的武器随处可见,被炸翻的土地上浸透了鲜血。
仅这一天,日军向锡澄防线倾泻了5万余发炮弹,出动飞机200多架次。
华夏守军伤亡约5000人,日军自称伤亡超过2000人。
继续阅读
夜幕降临后,战场暂时恢复平静,只有零星枪声和伤员的呻吟声不时响起。
守军利用夜色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后送伤员。
日军也在调整部署,准备第二天的进攻。
锡澄防线的第一天的战斗,就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画上句号。
但这仅仅是开始,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
东亭镇,这个位于无锡东郊约十公里的小镇。
镇子北倚波涛汹涌的北兴塘河,南临蜿蜒曲折的泊渎河,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水域屏障。
更关键的是,这里是通往无锡城区的东大门,也是锡澄防线上永备工事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12月9日拂晓,当晨雾还笼罩在河面上时,日军第16师团先头部队已经推进至东亭镇外围。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亲临前沿观察,通过望远镜仔细打量着这道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防线。
“命令第20联队为主攻,第33联队为预备队,第38联队向侧翼迂回。”中岛今朝吾下达作战命令:“必须在天黑前突破东亭镇防线。”
与此同时,华夏守军第105师师长王铁汉正在检查防御部署。
“一团防守正面,二团负责左翼,三团作预备队。”王铁汉指着地图部署“特别注意泊渎河上的石桥,必须布设炸药,必要时立即炸毁。”
谍战:我是宪兵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