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上沪之战(十七)(2 / 2)

阵地之一。

淞沪抗战开始后,倭寇在宝山的罗泾等地进行大屠杀。据《罗泾乡志》记载,倭寇登陆后共残杀村民 2244 人,查实姓名的就有 1495 名。倭寇侵占宝山后,掠夺当地的资源,包括粮食、工业原料等,以支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还控制当地的商业活动,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上沪宝山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 4 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分。其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是一个开阔的河口平原,地势平坦,整个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

这里分布了大量的工厂,是倭寇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也是倭寇支撑侵略的前线基地之一,倭寇借助工厂修建了大量的防御,也是准备对这里进行死守。

其中一家纺织厂在1902 年(清光绪二十八年)9 月 26 日建厂,1938 年时已颇具规模,是华夏第一个制造整套棉纺织机器的专业工厂,也是上沪近代机器工业的萌芽,1938 年有分厂厂部大楼等设施。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战争堡垒。

- 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工场,在宝山地区的肇家浜,用刺刀赶走当地农民,强占良田 50 余亩,抓来民工 400 余人,在倭寇籍技术人员的严密监控下,强行建造了“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工场”。这个工厂利用大量的钢铁,也把自己打造成了坚不可摧的战争堡垒,准备和我军进行抵抗。

倭寇上沪派遣军为了能够防守成功,另外派来两万多最后的精兵,带着大量的火炮炸药前来支援,为了能够抵抗我军飞机和坦克,还强制征用了上沪城区的大量卡车,运送到钢铁工厂,使用大量钢板加固,增加汽油桶,制造了数百自爆卡车!

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