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9章 气氛不同(1 / 2)

每到这个时节,大草原上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虽然在这个时节,他们的生活会更加艰苦,但是那里毕竟是他们的家乡。

再加上前不久的一次败仗,让金铃关的那些守军士气很是低沉。

国师也是感觉到了这种氛围,这才让督军前来金铃关。一来是为了表达出军部对达哈高的不满,二来也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气势。

不过收到效果也很勉强,达哈高的军权的确是被限制了。

但是由于达哈高是金铃关的驻军统帅,他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如果达哈高有意见的话,那么军队的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

达哈高可能会有意见吗!

这个答案绝对是肯定的,达哈高毕竟是蒙古军方的三大统帅之一,他的麾下有三十万正规军,还有十几万杂牌军。这样的一个位高权重的军方大佬,却被憋屈在金铃关这个地方上,无法带兵攻城掠地,这让他一开始就觉得很是不爽。

不过他也是知道事情的轻重的人,既然这个决定是国师和军部作出来的,他也只好遵照执行。

虽然国师已经给他们这些军方高层开过专题会议,特别强调了这样做的原因。

达哈高也认识到了冷锋这支部队的厉害之处,不过他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冷锋的军队

已经改变过往的战争模式。

他还沉浸在蒙古大军辉煌过去的时候,却不知道,以前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战争。

要想让达哈高这种人在短时间将思想转变过来,很明显是有些困难的。就算是他已经亲自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是还没有从心里完全接受这个事实。

按理来说,像达哈高这种能够统领几十万大军的统帅,是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不过达哈高的出身决定了他看问题的片面性,再加上对于蒙古军队的实力过于自信,这就让他们的性格之中的偏执成份暴发了出来。

这些才是导致达哈高自作主张的原因,而且在军部派人过来监督之后,他的心理还是很不舒服。

不过达哈高也明白,这个时候必须要听从军部的安排,不然的话过后没有他好果子吃。

特别是在军部将几千支燧发枪送到金铃关后,达哈高心中的那点不愉快也被压了下去。

金铃关内的蒙古士兵气势依然没有多大的提升,但是他们在达哈高和军部的指挥之下还是能够做好金铃关的防御工事。

至于冷锋这边,气氛就和金铃关内完全不同了。

除了原来的人马之外,多出来的三万人是那批新招募的预备役士兵。这些人之前就跟随在军队之中,也见识到过了战争的场景。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他们虽然没有亲自投入到战斗之中,但是也在从旁观战之中学习到了一些经验。

冷锋的军队所装备的武器,就注定了他们所采用的作战方式的特殊性。

这些新加入的士兵还无法使用枪械作战,但是他们的手中也是装配了刀剑之类的冷兵器。

这些兵器,还是从之前占领的那些城池之中得到的战利品,虽然没有指望这些新兵上阵杀敌,但是最基本的武装还是要给他装备上的。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这些人也能够派上用场。

而且只有手中有武器,那才叫真正的战士。不论这种武器是什么,只要能够杀敌,都能够找到那种感觉。

这些人虽然是新兵,但是只要跟随大部队一段时间,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成为正式的战士。

现在这些人只是在辅助正规军,比如说炮兵阵地上,就有几千名预备役士兵。毕竟在这个时代交通运输是个大难题,而大炮这种东西不仅仅体积大,而且重量还不轻,仅仅运输就很困难。

除了掷弹筒这种轻便的武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