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大晚上不睡觉的李子建(2 / 3)

显得非常的凌乱,有画了一半没有收起来的地图,还有涂涂改改的草稿随便乱扔。

在这营帐内放置着一排书架,这书架上面放着各种小册子以及卷轴和档案袋、信封之类的文件,大概有个三四千件之多。

这些文件都是自铁营颍州南下之后,铁营的情报部门收集到的还有友军送过来的各种情报。

其中涵盖了地理信息、地方上的风土人情、官军的各种动态,地方官府的各种举措以及民间的舆论。

在这书架的两边还有垒起来快到帐篷顶大木箱子,总共差不多有十来个,这些箱子放着的也是以上的一些情报,不过是颍州南下之前到出潼关这段时期的。

至于在往前的情报大部分都已经被销毁,只提取了一小部分有价值的情报存放在后勤协的辎重营,但就这一小部分都装了快一百多个大箱子。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铁营的情报收集能力有多么的强。

当然,这主要是王铁对情报收集非常的重视,毕竟这王铁上辈子看的各种抗战片也是不少,尤其对那什么“军统”、“中统”特别的有印象。

有鉴于此,于是王铁就想打造一个属于铁营的“军统”和“中统”,所以王铁对这情报部门的资金投入特别的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这铁营情报部门最早是在崇祯二年的时候组建的,当时一年的部门经费不到五千两银子,部门人员也不过五六百人左右。

而如今的铁营情报部一年的部门经费差不多有六万两银子,在营的哨探、细作以及文职人员就超过了一千多人,不在营流动侦查的细作和常驻地方的细作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千多人。

这铁营的情报部那也是铁营第一个从普通士兵到高级军官都发饷银的部门,同时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发饷银的部门。

毕竟这种特殊部门不发饷银那也不行,你要是不发的话,那这些人就会自己去搞钱,到时候极为容易被官军给策反。

这部门经费其实也不止六万两银子,这六万两只是发工资和一般活动经费,贿赂明朝文武官吏的活动经费则是另算。

就比如今年来说这种支出已经超过了两万两,前段时间那杜弘域部的一批家丁到前协去找族人老乡亲戚探亲。

前协情报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就从刘体纯那里借支了五千两银子,然后在银弹攻势之下,从杜弘域家丁那里搞来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情报,比如杜弘域部的火器配置情况。

...

此时只见那李子建正拿着一本地理类图书《南畿志》借助着桌子上昏暗的油灯,一边津津有味的读着,一边与桌子上地图对照着看着。

这《南畿志》是明朝嘉靖年间成书的,其主要记录了南直隶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风土人情。

此书距今虽然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但怎么着都比《大明一统志》这种快隔了两百年,在天顺年间成书的地理图志要精准的多。

并且这部书还是在万历后期重新刻印再版的,其中有很多地方纠正了嘉靖年间的错漏和变动之处。

这书在如今的市场上已经停止销售,李子建也是在攻打和州抄那个御史马家的时候,从这马家的藏书阁中翻出来的。

李子建作为军事参谋人员兼情报工作者,对于这种地理类的图书重视程度仅次于军事类的书籍,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比军事类的还要重视。

所以这李子建大晚上的不睡觉就抱着这本书看,来研究这江北战场的地形地貌。

也正是因为这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这李子建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最终成为了王铁的左膀右臂得到王铁的倚重和信任。

而有的人闲暇之余那就是吃肉喝酒玩女人看杂书睡觉。

当然,李子建大晚上的不睡觉那也不是仅仅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