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喊她,她抬头寻着声音望过去。
齐家大伯母,三婶子,大伯母家的两个儿媳妇还有二丫都在院子的一侧站着。
苏桃对二丫笑了笑,她转眼看向前面的云姐儿,被赵氏牵着的云姐儿倒是非常乖巧,乖乖地跟着赵氏没有叫着找二丫玩。
家中郎君还有两位族中老人都站在正房门口,见齐贺领着赵大舅过来,众人纷纷拱手打招呼。
那边打完招呼,其中一个老人说:“时辰差不多了,开始吧。”
齐家小辈的齐大郎,三郎,四郎,五郎都退到了旁边。
齐家老大,老二,老三,赵大舅,还有两位祖族中老人进来祠堂内,各就各位。
赵氏牵着云姐儿进去。
苏桃跑去了二丫他们那边,跟女眷们站在了一起。
外面的人伸着头往里面看,便见云姐儿在老人的引导下,对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牌位拜了拜,然后又被引到其中一处又拜了拜。
老人嘴里念念有词,不知道念了些什么。
拜了好几次,云姐儿站起来,又对着齐老二,赵氏拜了拜。
最后族中一个老人,拿出笔墨在一个厚厚的册子上写了些什么。
屋里静悄悄的,外面三郎用胳膊碰了碰齐五郎的胳膊,压低声音问他:“你还记不记得,你从你舅舅家回来那一年,也来这里拜过?”
齐贺瞥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高冷!
齐三郎无趣地摸了摸鼻子。
不管齐五郎记不记得,他齐三郎可是记得很清楚,他九岁那年,家中没有孩子的二伯家突然多出来一个孩子,他好奇地问他娘。
他娘说,那孩子是五郎,是他二伯家的弟弟。
因身体弱自小一直住在他赵家庄的外祖家,被懂点儿医术的外祖父精心养着。如今外祖父外祖母均去世,他悲伤过度生病了,这便被二伯二伯母接了回来。
齐三郎思绪还停留在他小时候,祠堂里面似是已经禀明祖宗,给云姐儿入过了族谱。
赵氏牵着云姐儿走了出来,笑着对女眷这边道:“嫂子,弟妹,大郎媳妇,四郎媳妇,你们都来家帮忙做席,咱们今儿摆两桌热闹热闹。”
“行行行,走吧。”齐老三家的马氏忙应声附和。
大郎媳妇也笑着道了声好。
齐老大家的张氏一贯冷着脸,赵氏也不在意,依然面带笑容带着一众人往家赶。
走到祠堂门口,看热闹的打趣:“老二家的,得了个这么一个漂亮的闺女,心里美吧?”
赵氏喜得嘴角咧到了耳朵根,笑着回应:“美,美得很哩。”
众人又说了几句,便稀稀拉拉地散开了。
女眷回家做饭去了,郎君们留在祠堂里似是还有什么要商量。
齐老三家中六郎还有齐老大大郎家的孩子们都去私塾读书去了。
余下的齐家男子加上两位族老能坐一桌,他们女眷一桌刚好两桌就行。
接近中午郎君们都回来了,赵氏安排齐家几个郎去齐老三家去把他家吃饭的桌子板凳搬过来。
还去齐老大,齐老三两家借了碗碟回来。
齐老大家大伯母没有来,不妨碍其他人热热闹闹地聊天做饭。
做饭的时候,平娘看着那一大块猪腿肉,不住地跟齐老三家的她三婶儿感慨:“二婶儿这次真是大方,你看看这肉。”
齐老三家的面带笑容,边摘着手里的菜边搭她的话:“你二婶儿其实不是个抠搜的人,就是五郎要读书,读书耗费银钱,她才不得不俭省了些。”
看着这丰盛的菜式马氏寻思:五郎成亲的时候,他们一下子拿出来二十两财礼,想来五郎赶考的盘缠都已经攒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