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大官府,大大明(3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3657 字 1个月前

是要统一诸库……”

“国库是国库。”田乐只说道,“我只能说,叶相不必先为俸银发愁。推行新政,让中枢和地方能兴旺各行各业,朝廷当真能既开源又节流,增长了岁入而万民皆无怨言,这才是叶相这首任宰执的功绩。”

叶向高将信将疑:“希智兄,这可真的不是个小数目,每年都要的。”

“陛下借了三千万两。”田乐嘿嘿笑着,“至于陛下愿不愿再借支出来,那自然需要叶相奏请时拿出成效了。”

“三千……万两?”叶向高整个人都懵了,“陛下南巡……没听说……”

“是没有大肆查抄,但江南之富,何须此等狠戾手段?三千万两,现银。陛下抵京之时,就能一同运来。”田乐言尽于此,“先盘算清楚,各省治安司及官衙可用多少边军、卫所之人吧?如今无战事,教识文断字,枢密院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叶向高和李廷机面面相觑。

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陛下南巡,怎么不动声色搞到这么多钱的?

虽然说是借,但三千万两现银……到底是哪些人肯立刻拿出来?

“理藩院、官产院二相伴驾南巡,看来是落在此处了。”李廷机笑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就先把老兵退伍安置商议好吧。地方官衙差役多是粗鲁不通文字之辈,枢密院既然下了大力气,以田相之能,自是比他们更合用。既然能补不小的缺,那么南京给进贤院出的难题,倒也有解法了。”

李廷机放下了心来。

如今人事大权在进贤院,但地方衙署改制涉及的面实在太大。承德府和辽宁省固然可以作为试点先观察观察,但每个省到底要定下多少官吏编制,还是得因地而异的。

这么长的时间,进贤院下吏部改成的官吏部已经挠破了头。

官吏部从此只管人事档案编制和俸银等公费预算编制,考选、惩罚都在礼法部。但此时此刻,官吏部的任务更重。

这编制,定少了怕达不到效果,定多了又负担巨大。既要考虑具体怎么顺利过渡、人员满编不误事,又要考虑到现在有功名在身的人员数量、各学校能提供的人员数量、枢密院系统转业过来的退伍人员数量……

另外,还要考虑有了官产院之后,实行徭役和部分公共项目采买法之后,哪些不必要存在的部门可以砍。

此刻田乐明摆着先扒拉一块蛋糕给边军及地方卫所,但这既是国策,又是帮他们的忙。

叶向高和李廷机看着田乐,心想皇帝还是始终最信任他。

三千万两啊……早知道皇帝南巡已经有了这么大手笔,他们也不用纠结这几个月,尽管先大刀阔斧再说。

没多少时间了。

皇帝南巡,这一年都是他们在京里主持政务。

这既是皇帝拜相放权之后对他们的信任,当然也是一个考验。

不能等御驾回京后,一整个泰昌十年下来,地方衙署改制和诸多新政还没个详细方略章程吧?

“确实要定下来了!”叶向高心里有了底,严肃地说道,“总理河道衙门早已递来公文,陛下在淮安要求了他们给出治河大计。这些事都要考虑到。再有盐政等许多衙口里,不少人还是要到官府里任职,而非去商行里。”

只剩下两个月左右,皇帝肯定要在年前回京的。

到时候,就是这留京六相及理藩院、官产院其他重臣一同述职的时候。

这一整年的施政效果,当然得让皇帝满意才行,要不然何必拜相放权?

这一趟南巡,三千万两现银固然令人震撼,但南直隶诸官能开始大规模整肃吏治才更加体现皇帝南巡的作用。

虽然现在又有了新的奏请,但东都的设立、大明将来一京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