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但也知道必定与水的阻力等有关。
总之,圆溜溜的一个鼻子,既然是将来更成熟的设计,总可以让他们试试看。
于是就御笔提了这么个意见,大致画了画图,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试制、试验。
此刻刘向经发问,朱常洛就笑着说道:“无风之日,奔行马上也有大风扑面。船行水中,水既阻之,也要破浪前行。这船鼻,就好比破浪之前先以钝物使之松动,再破之就容易了些。再有船行造浪,水浪回拍,这钝钝的船鼻,也更能阻挡大水回迫之力。其中道理,若是再深入钻研下去,只怕也能用算学说清楚。总之好用就行,再不断试验改进。”
“陛下神思之精巧,实在令臣等钦佩。”刘向经恍然大悟一般,“原来当真是奥妙无穷。”
“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有道理在其间。”朱常洛赞许地看着他,“海贸行,你执掌得甚是不错。几年之间能博采众长创制出新船型,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如今有什么困难,你提出来。”
“臣不敢居功……”刘向经先照例谦虚了一番,然后也说道,“要说是困难,那便是铁力木之缺了。臣等也看过西洋人的船,用的木材竟是栎木。栎樗之材,这栎木,为舟则沉,为棺椁则速腐,臣等一开始十分费解。察访了许久,才见他们所用栎木确实更为紧实。又有到北疆行商之人说道,更像是蒙古栎……”
所谓栎树,就是橡树在东方的称呼。
但华夏绵延如此之久,北方大木早已被砍伐太多。而真正适合造船用的栎树,得是纬度更高地区艰难生长到百年以上树龄的巨树。
欧洲的纬度较高,包括从美洲开始发现的橡树,其实也是在更靠北的地方更好用。到了大明这里,确确实实只有东北更靠北的大小兴安岭一带有非常多的蒙古栎。南方栎树,反倒都是木质相对疏松,因此才留下一个栎樗之材的成语,用来形容平庸无用之人。
刘向经提出来的困难很务实:一是广船多用铁力木,但现在铁力木也越寻越少。二是铁力木既然本身就非常坚硬,加工起来需要更强韧的好钢。广东虽有广锅闻名于世,但冶炼好钢,势必要朝廷给更多支持。
朱常洛很欣赏他这种务实态度,闻言之后就问:“这铁力木,还有何处生长?”
王珣立即说道:“海贸行业已探明,这铁力木不只岭南、云南有,安南、缅甸、八百大甸、直至满剌加都有,更多,而且更好!”
朱常洛有些懂了,喃喃自语道:“看来是热带气候特有硬木……”
旁边几人虽然听到了这句话,但也并不奇怪了。
皇帝学问惊人,他常常有自己的表述用词。
不过这样一来,朱常洛随即又笑了起来:“看来,不论是鼎定北疆局势还是将来,这好处还是先来了。木材的事情好说,好钢也不用愁,朕回头都安排下去。”
大明对上好木材的需求,早就已经是个尖锐问题。他登基之初就有什么三大殿大工缺木材,如今想要大力发展造船业应对海洋时代也缺木材。
而他们所说的蒙古栎,这不就跟朱常洛也熟悉的东北林场对上了吗?什么光头强伐木,那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眼下,足可以用鞑靼和女真人把这苦寒之地的巨大栎树作为一个大宗商品来交易。当初岱青和大明搞的木马市易,搞的就是这些大兴安岭南端的巨木。
一种是在寒冷气候里缓慢生长因而木质耐用的,一种则是热带气候里才生长的,这些随后都可以搞来。
在这船厂转了一圈之后,朱常洛最后说道:“根基有了,之后就是批量建造。这东莞县,将来必定是百工云集。解经傅,将来枢密院在这里的衙署,除了南洋舰队,就是要管好一个新的军工园了。”
解经傅早知如此,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