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诸剑许(2 / 3)

食仙主 鹦鹉咬舌 3273 字 2个月前

五家中只得白鹿宫荐信,但竟有一份道启会去年的共署——正是作为蜀山开放《蚕鱼经》的报偿,允其五年之内,可有三人入八楼。卢家卢岫则不在江湖之中,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位女子,但她得了北海府近乎鼎力的支持,其后不知有什么交换,总之其愿学之剑,北海府都承诺为之交换。而其述剑册定评也真的在八楼。这样的权限往年不过一二,今年竟然同时有四位,提前了解过修剑院剑生们都不禁含笑咋舌,笑谈今年恐怕既要受苦、又有眼福。但这样的笑谈并不持续多久,因为所有人都还记着,最前列的那道身影还没有议定结果。像是遇到了些困难,以致很多人有些莫名其妙——在犹豫什么难道杨真冰还能上不了八楼吗直到这位黑衣少年的定评迟迟送到端余手上,这位青服道人也微微蹙了下眉头.于是很多人有些难以置信地意识到什么了。台上端余毕竟还是收敛了眉毛,场下的骚动也在他开口的一瞬间止息。男人缓声而清晰地念道:“白鹿宫,杨真冰。述剑册定评九楼;荐信定评八楼。以此定评,可学藏剑阁一切拙剑、定评‘极意绝景’之意剑。另:修剑院须提议道启会,致信云琅,请为之开九楼之门。”场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在猝不及防间见证了什么。——八楼跟九楼,绝不是差了一道楼梯那么简单。那是意剑与心剑之间的鸿沟。很多人猜到这身负剑妖之名、是为上五家嫡传的少年天赋恐怕远超下面三人,但从来没有人想过这差距足以令他登上九楼。对任何门派来说,一门心剑都是太珍贵的财富。分明很多时候那一层只是一个象征了。修剑院会为之单独致信云琅,请开九楼。无论成与不成,这都是足以传颂的事情。没有人怀疑阁守的判断,他们只会比所有人更加严格谨慎,剑生们纷纷投目向前方那道身负六剑身影,但那道身影一如寒冰般沉默,没有丝毫反应。只是他并非阖目端坐,而是偏着头,目光依然望着端余身后的阁守。于是剑生们再次怔然地发现了明明杨真冰的定评已然交出,几位年老的阁守却依然在激烈地讨论。或者说已不是讨论,而是近于争吵了。零碎的语声爆发出来:“必须是五!绝不能.”“杨真冰不也”“大唐名额.没有权限”“谁来担保!”“要么就按最低.绝没有取中的说法”“没有荐信.”剑生们茫然安静地看着,端余也蹙眉转身,拿起了阁守们桌上的册子,看了看后,俯身询问着什么。但几息之后,便有人忽然想到什么了,剑生们缓缓回转视线,都望向后列那唯一一个刚刚被拒了荐信的少年。他此时面色也同样茫然,双手交握望着台上。王守巳偏过头,有些确认般问道:“你是不是还没定评”“.是啊。”其实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这里一共才二十五位剑生,实在太容易点清。但场上的疑惑比杨真冰定评前更浓郁了——这人又有什么难以确定的呢大唐名额,没有荐信,不是一律五楼为定吗但争吵只是持续着,连端余也参与了进去,隐约的语声只是越发激烈,却仿佛没有终结。直到忽然之间,天边掠下来一道玉光。端余回过头来,接手一怔。那是枚古朴的玉剑,上面系了一个整齐的小信封。他一拆阅,看了两眼就定住了,过了几息,偏了下眸子,伸手把这封小短笺递到了还在唾沫横飞的三人中间。当先看见的阁守也定住了,他缓缓接过这张信笺,只剩两人还在唾沫横飞。然后他把这笺子递到两人面前,就像传播一个灵验的魔法,两个人目光一触,也不说话了。沉默中,一个阁守恼道:“还有这种事早些不来!”他不耐烦地一挥手,端余便拿起册子并信笺离开了。这场争吵就如此莫名其妙地停止,三人脸上都是一副被浪费了时间的表情,却又去瞅后列那位依然茫然等待的少年。三张老脸同时眯眼看着他。而在前面,端余终于重新站在了台上,清了下嗓子,完成了今年剑藏定评的最后一次公布。正属于这位字写不好、无人在意、也无人举荐的少年,他最后一个写完述剑册,此时也最后一个被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