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都想搭梦工厂的车(2 / 3)

,后面拉车厢也都是空的,实际搭建成本并不高,远远低于cg特效。

这件大家伙是由货轮运到港口的,原本是分拆的,然后拉到了一个高价租来的仓库内,之后组装起来的。

好不容易将火车拉了过去,一台吊车开了过来,支起了一个巨型黑幕遮挡起了阳光,然后另外两台吊车在两个路口相隔百米,高高吊起了一个细长的轨道,轨道上喷头从一头移动到另一头,随着主演和群演的走位进行“人工降雨”。

枪战戏份没有排练,完全是演练角色和摄像机的走位。

封路是有时间段和时长限制的,不能是高峰期,时长也不能超过三个小时,因此港岛的戏份要拍完恐怕需要一周以上。

而拍摄的前两天主要是排练,演练走位和各部门配合,找出问题和改进方法,等到第三天才会分段进行正式拍摄。

不过这种场面围观市民还是很少见到的,港岛电影需要封路取景拍摄的戏份往往是枪战追逐戏。

火车上路,还有动用两辆大型吊车架设的整条街的“高空轨道人工降雨”也是真没见识过。

很多人最开始以为是好来坞制作组,不过剧组人员和演员都是黄皮肤,而且眼尖的还认出了洛辰等明星,所以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是梦工厂的剧组,是陈景行在拍电影。

陈景行是国际知名的大导演,电影行销东亚欧美,梦工厂的电影在港岛票房也都不错,形象还是很高大上的。

而且不管是陈景行还是梦工厂都没来港岛拍过电影,甚至连梦工厂上市的时候都没来港岛,对于这位传奇导演,民众反而更加好奇。

林孝贤在拍摄街区的一家高档餐厅内看着落地窗外面兴师动众的拍摄场景,多少有些感慨:“大陆不仅电影市场快赶上美国了,连电影产业也已经是好来坞级别的了。”

“人家千亿市值也不是白得,整个港岛的影视公司加起来都没人家的一半,不过大陆其他影视公司跟梦工厂还是没法比的,整体跟好来坞差距还是很大的,梦工厂是个特例。”

坐在他对面的寰亚影业执行副总裁朱申聪安慰着少东家,这话也是他的真实看法,影视投资这个东西哪怕对行内人来说都是赌博。

好来坞的工业电影已经统治全球,对于没有电影工业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想要生存发展就要错位竞争,比如华国以武侠、喜剧、爱情电影为主。

建立不起来电影工业的就是手工作坊,每一个项目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像梦工厂这样一开始就主打科幻这样的工业题材是相当奇葩的,关键是还被他打赢了,梦工厂之所以能几年间建立起工业体系,其实就是靠钱砸,每一部戏都能收得暴利,回报率让人垂涎,一路正反馈,才到了如今的地步。

如果是正常的影视公司,中间出一点意外,扑一部影视剧都会拖慢公司发展的步伐,甚至有可能破产。

林孝贤摇了摇头:“很多东西有时候就是靠天才推动的,梦工厂是大陆电影的领头羊,整个影视产业娱乐产业都是受益的,我们已经被边缘化了,再不服气也没有什么用。”

林孝贤今天出面笼络陈景行倒也不是真的出于粉丝或者影迷见到偶像的激动,尽管他对陈景行确实相当好奇。

首先他确实想要跟梦工厂合作,或者说看能不能找到合作的机会,寰亚影业这几年一直在跟大陆的制片厂合作制片,只有跟梦工厂还没有打过交道。

梦工厂的风险意识在电影界低的都不正常,对合作伙伴相当挑剔,国内主要是国影,国外则是环球,偏偏人家电影部部大爆,回报率最低的项目都让友商眼红,“风险意识不足”的缺点就变成了“水平高眼光好”的优点了。

而且梦工厂从成立以来就跟港台演艺圈几乎没有交集,因为新世纪初内地影视产业较为落后的原因,港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