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耍流氓了。
汉世祖光武帝也是一样,他走得是继承刘邦,自然也是汉。
曹操的曹魏,那也是因为他被分封为了魏王。
司马炎和曹丕一个道理。
同理,在南朝虽然你看着宋齐梁陈有点乱,但说到底还是根据这个理论来的。
登基之前的爵位是个什么,之后国号就会是个什么。
之后隋唐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这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到赵宋这里,好嘛可算是出事儿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赵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最终还是走得禅让制度,也就是说他的法理上是用的禅让那一套。
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不管多么的莽夫,到了后面他也就必须要按照禅让的规矩来办。
可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个活儿整的的确是太着急了点,也整的太糙了。
别说身上背着什么王爵了,就连一个公爵他都没有。
至于世袭爵位,那就更加没有了。
所以就算是他翻遍了史书,那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因为最糙的王莽,最后还有一个新都侯在前面给他抗着,直接定了国号为新。
在世袭失败,爵位失败,最后只能看封地了。
好,赵匡胤他连个封地他都没有!
这么一个三无人员,他还有什么办法?
万般无奈之下,咱们只能选择最后的一个办法了,看看自己在哪儿混过了。
然后从这里面挑一个呗。
老赵的一生还是很不错的。
先是公元956年,赵匡胤担任定国军节度使,治同州。
一年之后,也就是957年他再次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治理滑州。
再一年之后,赵匡胤担任了忠武军节度使,治理许州。
最后在959年,他担任了归德军节度使治理宋州。
之后还是宋州,但是他的官职改成了宋州节度使。
所以说他选择宋这个也是情有可原了。
毕竟这是个地方,同州,滑州,许州,宋州。
你说大同王朝,北同赵匡胤,南同....没有南同!
至于滑州,大滑王朝,这名字....是挺合适,毕竟后面还真的是滑稽的很,但是这个还不如宋。
所以就算是不能就近选择宋,那么能够选择的也就是许和宋这两个了。
大许,大宋,这两个里面似乎都还可以。
但是别忘了宋可不是他首创啊。
宋当年可是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国号。
后面还有一个人追着几千人砍的刘裕也曾经用过宋的国号。
所以说,虽然他们的结局都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光辉时期还是很好的。
这么一来,选择许还是宋,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了。
实力的确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但是你永远要记住,从古至今盲目加快的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就大宋这开局这么仓促的情况来看,他的根上就有问题。
毕竟从赵匡胤的前辈,从王莽到曹家到司马家再到杨坚到李渊到朱温。
他们不是能力不够,更加不是愚蠢。
这些前辈在登基之前都曾经装模作样的扶持了一个小皇帝上来,然后去像模像样的辅佐了起来。
然后将各种爵位还有诸多特权都给整上这么一套。
最后才接受禅让。
而赵匡胤毕竟是个爽快人,他正月初三陈桥兵变,正月初四就接受了禅让。
这个速度已经不是惊人不惊人可以形容的了。
他的快刀斩乱麻那是相当的精彩,那是相当的漂亮,可在这个之后,他该怎么办呢?
你以为赵宋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