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一个夫君,刘三娘睡觉有时候都能被笑醒。
…………
随着队伍前行,洛阳城越来越近。
洛阳的城墙连绵不绝,高大而又坚固,和它比起来,辽东城就像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这是前隋工艺的最高结晶,长安城都要差上一些。
接应的人已经等候在城外,领头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裴矩府中的长史,李智云,李渊五子。
本应早幺的他却活了下来,反而是李渊父子几个死了,李破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之下,吹歪了一片人的命运轨迹,李智云就是其中之一。
李智云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不一样,争天下的时候他年纪还小,归降之后,他先是在阿姐李秀宁安排之下,去长安书院读了几年书。
待年纪稍长,便来洛阳任职,因为李秀宁和裴矩打了招呼,这几年李智云都是在裴矩的言传身教之下度过的。
元贞七年,李智云在裴矩撮合,李秀宁首肯之下,娶河东裴氏女为妻,如今已有一子,是顶门立户的人了。
当然了,李破能放任李渊的儿子游走在外也是有打算的。
除了安抚人心的示范作用之外,他觉得陇西李氏最终也许会变成江南陈氏,兰陵萧氏,乃至于渤海高氏,弘农杨氏那样的家族。
这些大族都度过了亡国的阶段,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却保证了家族的延续。
既然有先例可循,又不止一个,那就可以稍微放心一些,而且不如主动出手,给陇西李氏培养一个家主出来。
他能这么想,主要是基于当世的大族不好连根拔起的现实之上,和对待晋阳王氏相比,这是另外一条路子。
摧毁和驯养,在当下的局面看来,驯养的成本更低,这是历史给出的选择,那些名门望族就是这么生存下来的。
…………
李智云看上去沉稳而又老练,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了。
“可是程将军?在下李智云,洛阳中书侍郎府长史,奉命前来相迎。”
裴矩的身份一直是中书侍郎,因为洛阳的特殊性,李破没有在洛阳设下行台,或者是总管府,都督府之类的统管衙署。
从大唐平定诸侯之后,裴矩便以中书侍郎之职,驻于洛阳,统筹河南道诸事。
而以他的年纪,卸任估计也就在这几年了。
其实裴矩的长寿和能干已经大大超出了李破的预料,不但为大唐抚平河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在收拢流民,修整道路,桥梁,疏通漕运,大军屯田,设立折冲府等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隋末战乱之后,一地狼藉的河南能有如今平稳安定,又欣欣向荣的景象,裴矩功不可没。
以裴矩这些年的功绩,回朝述职当个宰相绰绰有余,如果他再年轻一些的话。
所以这些年裴矩在洛阳任上安坐,无赏无罚,他却也满足的很,只要权力在手,余生足矣。
程名振哆嗦着手艰难的拉下蒙面的布巾,在马上拱手道:“在下程名振,见过李长史,这天气还劳李长史出城接应,罪过罪过。”
两个人很有礼节的说了两句,唯一失礼的地方就是程名振没有下马,身子都快僵了,他怕自己下去就再爬不上去了,那多丢人?
好在李智云招了招手,给程名振引见了一人,“这里不是说话所在,你快领程将军入城。”
对那人吩咐一声,又抱拳跟程名振道:“程将军恕罪,看来我还得在这等一等,城中已准备妥当,过后我再敬将军几杯赔罪。”
“哪里话,那咱们就先行一步,等咱们缓一缓再来与李长史叙话。”
…………
一行队伍过了城门,北风立即小了许多。
给众人暂住的是城东一处营房,到了地方,人们